•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聰明藥”要不得,“聰明藥”思維也要不得

2022-07-08 09:09: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時評】

  作者:朱昌俊(媒體評論員)

  貴州遵義警方近日發現,有人通過快遞寄售不明藥物片劑,警方查扣後送檢,發現其中含有哌醋甲酯成分。網路賣家稱這是可使考生精力專注、提高成績的“聰明藥”,但其實則是國家列管的一類精神類藥物。哌醋甲酯成癮性極大,還可能抑制生長髮育,而購買者多為學生家長或考研學生群體。

  很多童話故事裏,都會有“聰明藥”的情節設定。可一旦“聰明藥”走進現實,其演繹的註定是荒唐。從媒體報道來看,每逢高考、考研季,這種實則為毒品的精神藥品,便被商家包裝成能讓廣大考生提高成績的“聰明藥”,迎來銷售旺季。

  作為一類精神類藥物,哌醋甲酯臨床應用有著嚴格的限制。刑法規定,一類精神類藥物屬於毒品的一種。至於提高智商、讓人變聰明,純屬商家炮製出的噱頭。長時間、大劑量服用這類藥物會産生軀體依賴、精神依賴,讓人過度興奮、脾氣暴躁,甚至會成癮、致鬱,大量濫用還可能致死。不誇張地説,它雖然被標榜為“聰明藥”,但實際是賣家在收部分家長和學生的“智商稅”。

  從毒品治理的角度來看,“聰明藥”的流行,是新型毒品的滲透力不斷強化的表現。但考慮到它的主要消費者是臨考季的家長和考生,這背後所折射出的群體性投機心理,同樣耐人尋味。

  可能很多人會認為,購買“聰明藥”的群體,主要是被商家誤導和蠱惑。然而現實是,很多買家其實並非不知道“聰明藥”的巨大副作用,但為了獲得理論上“提高注意力”的效果,最終還是選擇了賭一把。

  由於流行多年,如今網上關於“聰明藥”的資訊已經很多——警方提醒、專家科普,只要願意都可以輕鬆查到。但一些買家即便知道了“聰明藥”的真相,也依然選擇嘗試,這既反映了預防新型毒品的現實複雜性,也為我們體認社會上瀰漫的投機心理提供了一個微觀切面。

  選拔性考試,説到底拼的是一個人在學習上的長期努力與投入,這一點在社會層面已經達成共識。但是,這並不妨礙人們對於捷徑的迷戀。很多圍繞高考、考研所出現的現象,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一點。比如,每逢重要考試,就會出現“押題熱”,很多學校和老師甚至會把成功“押題”作為一種能力和成績來予以標榜。此外,一些熱門教輔書籍的取名也同樣熱衷此道。像《數學速成100分》《三招教你學數學》等,都是在毫不掩飾地宣揚學習捷徑。在這樣一種充斥著投機心理的教育氛圍中,“聰明藥”的熱銷,或許就不那麼意外了。

  投機心理的生成,一定有著複雜的成因。在教育領域,它可能是普遍的教育焦慮所引發的結果。當大家對於高考突擊提分的工具選擇,從當年的“安神補腦液”“生命一號”等可疑的“補腦神器”,變為今天的具有法律風險並同時帶有巨大副作用的毒品“聰明藥”。我們的教育焦慮和由此催生的社會投機心理,可能不是在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弱化,而是産生了各種變種。這一與進步潮流明顯存在割裂的社會圖景,著實值得深思。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