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時序選擇和實施路徑

2022-06-28 10:54: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作者:夏傑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

  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即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必須有堅實的現代産業體系,而服務業在現代産業體系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它不僅是現代産業體系至關重要的有機組成,更是農業現代化和工業現代化的堅強支撐。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服務業發展成績斐然,但依然存在著規模相對較小、效率不高、開放度不足和産業融合度不深等突出問題。為此,我們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致力於提升服務業現代化水準,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內涵要求

  現代化始於機器大生産所帶來的工業革命,以及由此而産生的社會變遷。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現代化的內涵、測度和發展範式等備受學術界關注。相對而言,學術界對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等研究比較多,對服務業現代化則缺乏系統深入研究。服務業現代化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我們要與時俱進把握其新內涵。我國服務業正處在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資訊技術在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廣泛滲透,催生了網路約車、移動辦公、網際網路金融、遠端醫療、共用汽車和數字文旅等一批新業態,傳統商業模式逐漸被取代,服務業新模式快速成長,服務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和技術條件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因此,衡量服務業現代化需要新的視角。從一定意義上看,我們可以把服務業現代化界定為在服務業充分發展基礎上具有更強的創新能力、更有力的結構升級、更高的開放水準和更科學的治理等。服務業現代化既是技術進步的産物,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結果。我們推進服務業現代化,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在知識、技術和服務新模式催生下,不斷提升服務業勞動生産率、提高服務便利度和舒適度,最大程度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顯然,按照這個要求,服務業現代化不僅是知識和技術進步以及由此衍生的服務業勞動生産率提升問題,也不僅是為同步實現農業現代化和工業現代化提供強力支撐問題,而是要在此基礎上更充分體現服務供應的全生命週期人文情懷、全面彰顯服務業在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的突出作用。

  時序選擇

  服務業作為現代産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服務業現代化應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體系之中,有前瞻性的戰略定位、時序選擇和推進策略。要看到,服務業門類眾多,行業內部發展並不平衡,地區間服務業發展水準差異依然較大,必須區別對待和分階段推進。還要看到,推進服務業現代化,意味著服務業發展質的變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可考慮分階段分步驟積極有序推進。

  第一階段是“十四五”時期(2021年至2025年)的夯實基礎階段。這一階段,服務業規模將持續擴大,服務業結構不斷優化,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就業主渠道地位更加鞏固,服務業發展更加注重高品質和高效率,服務業發展營商環境更加包容友善。堅持生産性服務業向高端化、專業化發展,重點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研發設計、檢測認證、人力資源和品牌管理等生産性服務業。推動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品質化、精細化和多樣化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重點發展文化旅遊、健康服務、養老育幼、物業管理等生活性服務業,最大程度提升城鄉居民生活便利度和幸福感。

  第二階段是“十五五”時期(2026年至2030年)的攻堅攀升階段。這一階段,服務業發展增速可能有所放緩,但服務業技術進步和營商環境將明顯改善,服務業勞動生産率進一步提高,服務業發展品質和競爭力明顯提升。在這個階段,要更加重視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發展,推動服務業數字化和智慧化轉型,培育更有競爭力的服務業市場主體和中心城市,實現現代服務業與先進製造業、現代農業的深度融合,提升服務業對現代産業體系的黏合力和影響力。

  第三階段是“十六五”時期(2031年至2035年)的基本實現階段。這一階段,服務業現代化進程將邁出實質性步伐,服務業知識化、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基本形成,服務業在國民經濟體系中的優勢和作用更加明顯,生産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生活性服務業成為人民群眾普遍滿意的幸福産業,形成多個具有世界級影響力的高端服務業集聚中心城市,中國成為全球高端生産性服務業集聚地和全球高端服務業投資最嚮往的國家之一。

  實施路徑

  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服務業現代化,要立足國情,找準方向,把握重點,切實推進。

  一是培植主體。服務業要做大做強,邁向現代化,其關鍵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培育強大的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市場主體。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建設一批有全球影響力和控制力的大型服務業集團,又要為中小微服務業企業發展拓展空間,特別是要以數字經濟賦能服務業企業,讓其發展充滿生機活力,形成多層次市場主體互助共促的新局面。要看到,中小微服務業企業是勞動就業的主要貢獻者,但發展困難較大,控風險能力較弱,政府要從優化營商環境、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和推進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著手,以此增強中小微服務業企業的供需匹配能力和市場競爭力。

  二是激勵創新。創新是服務業發展的重要動能。當前,我國數字經濟增加值、企業數量、就業數量、線上市場配置資源數量等幾乎與傳統經濟並駕齊驅。數字經濟的發展極大促進了服務業網路化、平臺化和智慧化。我們要抓住數字化轉型的機遇,不斷創新服務業發展的新領域、新業態和新模式。要通過創新驅動尤其是提高數字經濟的滲透率實現降本增效和豐富服務供給,全力推進服務業現代化。不容忽視的是,資訊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依託於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的新應用快速發展,這些新模式新業態在給傳統的生産組織方式帶來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重構機遇的同時,也給現有的監管體系帶來較大挑戰。要以更包容的態度支援服務業新業態發展,形成激勵服務業創新發展的生態系統,引導數字服務和平臺經濟規範有序發展。對於監管部門來説,要及時補上監管短板,通過出臺産業融合負面清單、建立包容審慎監管規則、加強數字時代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等措施,引導基於數字技術的服務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健康發展。

  三是融合互促。現代農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是現代産業體系的重要支柱。推動服務業與現代農業和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既是壯大現代産業體系、拓展服務業發展空間和實現服務業現代化的重要路徑,也是實現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現代化的必然選擇。為此,要積極培育三大産業深度融合的産業生態圈。一方面,推進生産性服務業和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農業産業鏈嵌入越來越多的生産性服務元素是大勢所趨,現代農業正在成為農業與服務業融合生成的綜合體。未來,既要強化科技、資訊、物流、金融和供應鏈管理等生産性服務業對現代農業的支撐作用,也要重視培育現代農業釋放出來的生産性服務業發展新空間,實現兩者互促共贏。另一方面,深刻認識服務業和工業日益增強的相似性和互補性,加快推動製造業服務化和服務型製造發展,增強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在生産製造環節投入力度,推動製造業深刻變革。與此同時,還要明確産業融合所衍生的交叉行業的市場準入規則及其政策框架,為在産業融合中産生的新業態、新服務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生態環境。

  四是引導集聚。集聚發展,是現代産業的主要特徵和趨勢。立足特定的空間和平臺,通過産業集聚,可以産生較好的協同效應和範圍經濟,有助於形成配套的上中下游産業鏈,形成發展合力,從而提升産業競爭力、控制力和輻射力。儘管産業集聚最早發生在工業領域,但隨著經濟服務化的不斷推進,服務業集聚趨勢也日益明顯。服務業競爭力、控制力和輻射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賴服務業集聚實現的。實現服務業現代化,必須推動形成多層次多業態的服務業集聚區,使之成為服務業高品質發展的“增長極”。其中,政府要致力於搭平臺優環境,加強服務業集聚區建設規劃引導,加快集聚區或功能園區的公共資訊平臺、技術平臺、重大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為服務業集聚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五是雙向開放。國際經驗表明,閉關鎖國不可能實現服務業現代化。當前,全球化進入新的歷史時期,我們要始終堅持對外開放不動搖,依託海南自貿港建設、“一帶一路”建設和服務業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建設等,擴展服務業進一步開放的範圍和力度,尤其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在金融服務、科技研發和商務服務等領域實施更高水準的開放。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和營造寬鬆的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市場。同時,鼓勵中國服務業企業走出去,積極主動參與全球服務業市場競爭。開放從來就是雙向的,包括對內開放和對外開放兩個方面,兩者必須兼顧。強調服務業對內開放,就要取消對非國有資本等的歧視性規定,凡國家法律法規未明令禁入的服務業領域,要向社會資本等開放,並實行內外資、內外地企業同等待遇,在公平競爭中壯大現代服務業和推進服務業現代化。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