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不斷築牢防汛責任堤壩

2022-06-23 11:1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把防汛重責扛在肩上,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防疫與防汛,科學調配力量,加強技術支撐,全力以赴迎汛戰汛

  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有效防範化解包括汛情在內的各類風險挑戰,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在安全的軌道上行穩致遠

  近期,部分地區出現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水利部6月19日繼續發佈洪水黃色預警,提醒有關省區和社會公眾注意防範,珠江防總于21日22時將防汛Ⅱ級應急響應提升至Ⅰ級。相關地區和部門加密預警預報,啟動應急響應,守護江河堤防,調度水利工程,各項防汛救災工作有序開展。

  防汛是件“天大的事”。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在四川考察時強調:“近期,我國一些地方發生洪澇地質災害。各有關地區和部門要立足於防大汛、抗大險、救大災,提前做好各種應急準備,全面提高災害防禦能力,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面對今年入汛以來總體偏重的汛情形勢,相關地區和部門要把防汛重責扛在肩上,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統籌防疫與防汛,科學調配力量,加強技術支撐,全力以赴迎汛戰汛。

  防汛救災關係人民生命財産安全,關係糧食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國家安全,做好防汛救災工作十分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健全防洪減災體系,水庫、堤防、蓄滯洪區等防洪工程不斷完善,預報預警的精準度逐步提升,七大江河流域基本形成以河道及堤防、水庫、蓄滯洪區為骨幹的防洪工程體系,為保江河安瀾、護群眾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時也要看到,在防洪工程體系建設、基層應急能力提升等方面,我們還存在一定的短板。各地區各部門要不斷提高風險意識、增強底線思維,儘快補上短板,切實提升自然災害防治能力。

  做好防汛工作,要下足繡花功夫,各項防備工作圍繞“從嚴從細從早”展開。防汛的“測、報、防、抗、救”等環節,環環相扣。預測得更準,就能為預警提供更有力的科學支撐,進而為水庫調度、巡堤查險、群眾轉移贏得更多主動。相關地區和部門要及早行動,梳理薄弱點、排查風險點、解決隱患點,努力讓各項防備舉措跑在洪水前面。無論是加快骨幹水庫、幹堤加固等重大防洪工程建設,還是推進中小水庫除險加固,開展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整治,加強中小河流雨水情測報,只有做到防患于未然,確保防汛網織牢織密,才能不斷築牢防汛的責任堤壩,有效提高所在地防災減災的綜合水準。

  在防汛過程中,增強全社會風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十分重要。不僅要及時發佈預警資訊,還可以通過加強與手機運營商合作、加大新媒體傳播力度等方式,讓相關地區的群眾更加重視。在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可使用大喇叭、應急廣播等方法傳遞有效資訊。轉移群眾避險不能“臨時抱佛腳”,要提前規劃路線、加強日常演練、做好安置生活保障。充分考慮汛情變數,優化完善應急預案,才能把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的要求落到實處。堅持安全發展,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就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有效防範化解包括汛情在內的各類風險挑戰,確保經濟社會發展在安全的軌道上行穩致遠。

  我們與洪水的鬥爭,已經從簡單地“抗”發展到“防抗救”相結合,不斷一體推進監測預警、隱患排查、應急處置。進一步築牢防汛救災的“銅墻鐵壁”,從更長遠的視角看,需要始終堅持人水和諧的理念,變與河爭地為還水于河。在城鄉規劃建設過程中,也需注重自然規律、充分考慮防汛因素,多一些為子孫後代負責的務實舉措。保持時時放心不下、始終如履薄冰的高度警覺,以萬全準備應對洪澇災害,以更有力措施切實做好防汛救災各項工作,我們一定能有效減輕災害風險、守護美好家園。

  《 人民日報 》( 2022年06月23日 09 版)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