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理解與踐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2022-06-20 09:10: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論壇】

  作者:杜仕菊、葉柏榮(均繫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徵,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誠如此言,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時代、面向未來,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學把握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從理念和行動上深刻回答了新時代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縱觀人類文明歷史,因為對自然過度開發而引發文明危機的教訓數不勝數。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舉世矚目,而高消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粗放發展模式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子決不能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把“美麗中國”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宏偉目標,引領億萬中國人民走上生態文明之路,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成為全黨全社會的共識和行動。正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的根本遵循。馬克思主義堅持人與自然的辯證統一,強調人類社會産生於自然,並且在與自然界的相互作用中不斷發展,所以兩者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黨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實現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理解人與自然的關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以和諧共生的方式處理人與自然的關係,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意願,站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標誌性、創新性、戰略性思想觀點,深刻回答了為什麼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什麼樣的生態文明、怎樣建設生態文明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我們黨對生態文明建設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也成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根本遵循。

  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新任務新要求。為此,必須堅持不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立健全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繼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品質改善;不斷提升生態系統品質和穩定性,保證優質生態産品的供給,同時減輕氣候變化給我們帶來的不利影響;繼續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積極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加強應對氣候變化、海洋污染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領域國際合作,從而展現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形象;不斷提高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繼續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將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

  詩意棲居、無處不美的環境人人嚮往。在新發展階段,我們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來謀劃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統籌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