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推動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2022-06-14 10:24: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作者:洪群聯(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産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以及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産業體系、實現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我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程度不斷加深、趨勢不斷增強,許多行業企業探索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融合發展模式。但目前來看,産業融合發展的範圍不夠廣、程度不夠深、水準不夠高,支撐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的作用還不明顯。今後一個時期,要深刻把握産業融合的規律和趨勢,堅持改革創新,圍繞重點行業和領域,培育多元化融合發展主體,探索特色融合發展路徑,促進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和服務業提質增效升級。

  深刻認識産業融合內涵

  隨著資訊技術的發展和擴散,一些基於工業經濟時代大規模專業化分工的産業,邊界逐漸模糊或消融,並在原有的産業邊界融合發展出新的産業形態,成為經濟增長和企業價值增長新的動力源泉。一般認為,這就是産業融合。産業融合是建立在高度專業化分工基礎之上的,其實質是産業間分工的內部化,即把社會化分工轉化為産業內部分工。專業化分工深化細化是産業融合的基礎和前提。

  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是相對於傳統製造業和傳統服務業而言的,是深度應用現代化技術、管理、模式的製造業和服務業。目前的傳統製造業和服務業經過技術改造和管理創新後,也可能演進升級為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是受技術進步、市場開放和制度創新驅動,通過技術滲透、産業聯動、鏈條延伸、內部重組等途徑,打破原有産業邊界、促進産業交叉融合、育成新業態新模式,實現製造業和服務業相互支撐、高效協同、融合互動的動態過程,最終推動産業提質增效升級。

  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隨著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不斷演進、升級,是一個主體多元、路徑多樣、模式各異、動態變化、快速迭代的過程。這個過程既包括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互滲透和互動、嵌入彼此産業鏈價值鏈體系,從而形成緊密關係,也包括製造業和服務業融為一體,形成新産業新業態。從要素層面看,服務特別是生産性服務作為製造業中間投入要素的比重不斷提高,服務業在整個産業鏈、價值鏈中創造的産出和價值不斷提高;從技術層面看,技術創新是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條件,特別是新一代資訊技術、人工智慧等應用加速了産業融合進程,催生出眾多融合新業態;從企業層面看,企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路徑增多,一些製造業企業轉型為“製造+服務”或服務型企業,一些服務業企業向製造環節延伸;從産業層面看,製造業、服務業的專業化水準不斷提高,同時也會産生兩者融為一體的新産業。

  關注融合發展難點問題

  近年來,我國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程度持續加深、趨勢持續增強。但是,一些問題也值得關注。

  一是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影響産業融合進程。發達國家的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起步較早、水準較高。發達國家的産業結構普遍存在“兩個70%”現象,即服務業佔GDP的70%、生産性服務業佔服務業的70%,發達的生産性服務業為現代産業體系提供了強大支撐。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但還不是製造強國,製造業創新能力還不夠強、品質效益還不夠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尚不充分。

  二是融合發展的範圍不夠廣、程度不夠深、水準不夠高。從範圍看,儘管我國一些行業龍頭、骨幹企業在融合發展上初見成效,但量大面廣的中小企業鮮有突破,裝備製造、家電等行業的融合發展起步較早,其他行業則相對滯後;從程度看,一些企業已經開展設計、採購、建造、系統整合等總承包業務,但提供優質、高效整體解決方案的能力還不強,存在核心技術缺乏、品牌影響力弱、服務增值帶來的營業收入佔比不高等問題;從水準看,一些領域融合發展主要是沿襲或模倣發達國家、跨國企業的既有模式,創新性和靈活性不夠,難以適應新的客戶需求和市場形勢變化。

  三是企業間、産業間的協同性還不強,融合發展效益沒有充分釋放。具體來看,許多企業缺乏外包非核心業務、專注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意識,生産經營涉及領域眾多、專業化不強,難以與上下游企業形成有效的分工協作機制,導致核心競爭力弱。一方面,融合發展新業態總體規模較小,局限于領先企業的先行探索,還沒有快速成長為推動發展動能轉換和結構轉型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行業的效益效率不高,融合發展還沒有形成推動企業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的力量。

  以上這些問題,既源於長期以來形成的路徑依賴和分工格局難以在短期內改變,也存在現有體制機制難以適應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進程的因素。一些行業、企業需改變“服務內置化”的封閉發展路徑,積極探索新的生産經營模式。同時,也要著力解決一些行業管理方式滯後、政策不配套、標準不健全、數據不開放等難點問題,在公共數據獲取、數據確權和交易、數據安全等方面加快完善制度保障,為産業融合提供良好條件。

  瞄準融合發展重點方向

  “十四五”時期,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把握産業融合發展趨勢,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培育融合發展主體,探索融合發展路徑,發展融合新業態新模式,創新體制機制,激發企業融合發展內生動力,實現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協同互促與深度融合,為製造強國建設和經濟高品質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打造多元化融合發展主體。企業是融合發展主體,需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支援企業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對資源要素、技術研發和市場開發的有效整合,同時注重發揮平臺型組織、産業集群的重要作用。既要支援鏈主企業帶動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分工協作與聯動融通,實現資源、要素、産能、市場的深度整合與共用共用,又要強化行業領軍企業的示範引領作用,支援融合基礎條件好、技術模式領先的企業在産業融合的方向、路徑、模式上先行先試,形成推廣一批融合發展效果好、轉型升級效應強的經驗做法,還要完善平臺型組織的綜合服務功能,積極培育融合平臺型企業,引導優勢企業和上下游企業、關聯企業圍繞核心業務和産品共建業務資訊平臺、交互研發設計平臺、供應鏈管理平臺、工業雲平臺等,形成融合共生的産業生態圈。

  二是積極探索重點行業的融合發展路徑。我國製造業門類齊全,服務業業態眾多,産業融合發展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既包括製造業向後端延伸的服務化,也包括服務業反向延伸的製造化,必須突出重點行業,根據行業特點,探索適合的融合發展路徑。具體來看,可加快原材料行業和服務業融合步伐,從研發設計到生産製造各個環節對接下游企業,加快原材料行業從提供原料産品向提供原料和工業服務解決方案轉變;推動消費品行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適應消費結構升級趨勢和居民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需求,推動創新設計、市場行銷、品牌管理、售後服務等環節變革;提升裝備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水準,發展系統整合、工程總包、遠端維護等服務,拓展增長空間;推進製造業和網際網路融合發展,引導電信運營企業、網際網路企業等積極轉型,發展面向重點行業和區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強化研發設計服務與製造業融合發展,採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新模式,通過研發設計增強製造業産品的綠色化、智慧化、品牌化水準;推進物流服務與生産製造無縫對接,推動製造業借助現代供應鏈開展資源整合和流程優化,實現供需精準匹配,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提升製造業運作效率。

  三是培育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利用了現代資訊技術和新型組織模式,能催生許多新業態新模式。從趨勢看,共用工廠、柔性化定制、反向製造等具有很大發展前景。可依託完整工業體系和強大生産能力,面向中小企業,建立共用生産平臺,推廣共用工廠模式,推進廠房、設備、人才等資源整合,既能提升産能利用水準,又能節省生産投入成本;可支援企業增強柔性製造能力,將用戶需求直接轉化為生産訂單,實現以用戶為中心的個性定制與按需生産;可發展服務反向製造,鼓勵服務業企業通過品牌授權、貼牌生産、連鎖經營等方式嵌入製造業企業,拓展産業增長空間和增值能力;還可以推進文化旅遊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支援有條件的工業企業、園區和歷史遺跡通過挖掘文化底蘊、豐富品牌內涵、優化工廠設計,打造集生産、展示、觀光、休閒、科普、購物等於一體的工業旅遊景點景區。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