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公平促共同富裕
作者:劉艷雲(中共湖州市委黨校副教授)
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産黨人向中國人民作出的歷史承諾,也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激發全黨全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願景。實現共同富裕不僅要物質富裕,更要精神富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富裕是衡量共同富裕社會的重要標準,而精神文化的富足,必須以實現文化公平為前提。
所謂文化公平,是指人民群眾平等地享有文化資源、文化建設、文化成果的機會和權利,從而能夠實現滿足多層次、多方面、多樣性的精神文化需求。儘管當下我國文化建設取得了諸多成績和較大突破,但文化不公問題依然存在,必須把文化公平作為實現共同富裕的一項基礎性工程來推動。
要關注教育公平問題。教育是傳授知識、傳播文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公平是實現文化公平的基礎和前提,更是實現文化公平的重要途徑。教育不公,其根結在於區域文化資源配置的失衡性。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特殊群體教育的投入,但城鄉、地區和校際發展不平衡的矛盾依然比較突出。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帶來了教育方式的革命性變革,線上教學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方式。這也讓我們找到了一條通過資訊化手段來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問題的重要突破口。而要實現教育資訊化,重在基礎設施、師資選配和優質資源共用平臺上加大投入。首先,要縮小硬體上的接入性鴻溝和資訊獲取差距;其次,要進一步增加鄉村教師的補助力度、培訓機會和晉陞職稱途徑,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再次,還要通過加大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投入,將更多優秀的教學資源放到平臺上,讓鄉村學生擁有同等的共用優質教育資源的機會。
要關注公共文化服務共用問題。首先,要加快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的多元參與。政府要轉變角色,重點履行好規劃引導方向、政策支援、財政保障、規範市場、優化環境的責任,充分發揮好兜底線、保基本、管覆蓋的作用;社會組織要積極參與,構建形式多樣、結構合理、能力專業、治理規範的社會組織體系,依法依規參與、承接和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其次,要強化公共文化服務的精準供給。要科學合理規劃佈局,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消費終端延伸拓展;要注重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適應性,因地、因時、因人制宜,分類梯次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民俗特色的文化內容,讓公共文化服務更接地氣。再次,要強化公共文化服務的功能發揮。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結合點,創新公共文化服務的內容和形式,使具有正確價值導向的文化有效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從而有效發揮文化的價值引領與社會服務功能。
要關注城鄉文化的融合問題。當前,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城鄉文化的衝突和隔閡問題尤為突出,甚至在一些農村地區出現了農民的文化認同危機。解決這一問題的核心在於推進鄉村文化的現代化轉型以及加大城市文化在對鄉土文化的吸納,從而消解城鄉文化衝突與隔閡,增強農民對城市文化的認同與融入,最終促成城鄉文化共融發展。首先,要樹立城鄉文化融合發展的理念。這需要遵循發展規律,確立生態城市的建設和發展觀念,為鄉村文化的融合塑造一種和諧、共生的共同價值觀和提供一種良性的發展機制。其次,要構建城鄉文化融合的文化符號體系,一方面,可在城市選擇一定範圍建立體現特色農業的城市農業發展區,讓城市也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另一方面,要加大鄉村傳統文化符號的挖掘、創新和再包裝,並擴大在城市的宣傳推介,增強城市市民對鄉村文化的認同感和體驗感,以此來獲得市民的認同感。再次,要加大鄉土文化記憶的重構,特別是要將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鄉土文化記憶的復原和重構作為城鄉文化融合的重要交流平臺,通過對地方性文化的再次弘揚,使其與現代文化交融發展。由此,以文化資源、機會的公平分配助推共同富裕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