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2022-04-22 16:58: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論壇“十個明確”系列談②】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最偉大的夢想,也是中國共産黨人與生俱來的歷史使命。回望黨的奮鬥歷程,一個彪炳韆鞦的偉大成就是,黨領導人民成功開創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為世界現代化提供了獨具特色的發展樣式和道路藍本。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實踐偉力和理論魅力,蘊含著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提出“中國夢”,強調總任務和主題,內在彰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邏輯,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深厚歷史底蘊和目標引領。

  翻開中國近現代史和黨的發展史,一條鮮明主線就是歷史和人民選擇黨領導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調總任務,是因為我們黨從成立那天起,就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一百年來,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鬥、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這條主線不僅把政黨、國家、民族、人民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同時把黨的歷史使命和總任務、中國夢和共産黨人百年奮鬥的主題歷史性地高度統一起來,清晰呈現了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奮鬥目標,極大激發了共産黨人不懈奮鬥的使命擔當,從而凝結形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

  圍繞民族復興這個主題和總任務,我們黨在不同歷史時期,始終根據人民願望和事業發展,提出富有感召力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持續創造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偉大成就,為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作出卓越貢獻。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兩個大局”,團結帶領人民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

  切合中國實際,體現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生動詮釋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論邏輯,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正確道路和根本遵循。

  現代化是一個世界性的歷史過程,但世界上並不存在普世性的現代化模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成功發展振興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適合自己實際的道路的民族。”近代以來,血與火的教訓告訴苦苦求索的中國人:落後就要挨打,自強才能振興。歷經百年求索、接續奮鬥,中國在短短幾十年時間內走完了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的路,實現了後發趕超,創造了“兩大奇跡”。黨領導人民探索形成了富有中國特色、時代特色的現代化理論和發展道路,它秉承著理論與實踐、主體與客體、歷史與現實相統一的理論品格,呈現出一代接著一代不斷開拓、接續推進的實踐特點,折射出黨的領導、人民至上、理論創新等內在特質,是一條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也是一條超越西方國家現代化既定模式的新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在這裡,“人口規模巨大”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邏輯前提,“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價值取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後發優勢,“走和平發展道路”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選擇。這些科學概括和重要論述,為全方位認識、全過程實踐、全領域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指導和根本遵循。

  堅持連續性和階段性相統一,注重繼承性和發展性結相合,賡續書寫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邏輯,為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勃勃生機和強大活力。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發展步伐馳而不息。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戰略安排。每一個歷史時期都有時代賦予的使命和任務,每一代人都有黨和人民寄予的希望和責任。因此,每一代人都要接好接力棒、跑出好成績,走穩奮進路、交好趕考卷。

  當前,我們正闊步走在以中國式現代化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要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這是根本保證;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是價值追求;要堅持“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這是基本路徑;要堅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品質發展,這是重要遵循。我們堅信,只要我們堅定信心、團結一致、迎難而上、不懈奮鬥,就一定能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征程上續寫新篇章,為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現代化作出更多新的中國貢獻。

  (作者:裴澤慶,係四川省委黨校〔四川行政學院〕副校長、教授)

[責任編輯:孫海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