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係牢“安全帶”
【中工網評】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係牢“安全帶”
李克強總理3月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開展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3月11日,李克強總理在答記者問談到靈活就業問題時表示,作為政府,針對靈活就業群體的勞動權益、社會保障等問題,我們要逐步完善政策,要給這些“騎手們”繫上“安全帶”,讓靈活就業等新就業形態既解燃眉之急,又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這充分表明瞭黨中央對於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們勞動安全權益的高度關切,必將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築起堅實的後盾。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2億人。靈活就業群體業已成為我國産業大軍中舉足輕重的組成部分,在後疫情時代還將繼續擴大,維護好從業者的勞動權益,事關整個社會的和諧穩定和經濟的健康平穩發展。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他們“有就業無門檻、有勞動無單位、有傷殘無工傷、有風險無保障”,這些問題讓勞動者在遭遇職業傷害時往往會陷入“權益無人負責的保障‘真空’”。作為其中典型代表,外賣騎手、快遞小哥常年風裏來雨裏去,遭遇職業傷害問題突出。
兩會期間,如何加強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其中,全國政協委員張茂華建議完善適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社會保險政策和服務機制,降低參保準入門檻,在繳費比例、繳費檔次選擇等方面提供更加靈活的方案;全國政協委員李守鎮建議探索建立多層次職業傷害保險體系,包括擴大參保範圍、推動職業傷害保險試點、鼓勵商業保險量身設計、吸引更多職工加入互助保障等。
誠然,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大部委密集出臺意見,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推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舉措。各地方也就此進行了諸多實踐探索和有益嘗試。同時,新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從法律層面明確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組織和參加工會的權利,將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權益保障上升到新水準、新高度。
不過,困難仍然存在,很多具體複雜的問題還有待細化解決。比如:眾多委辦局之間的協調配合;各個地方之間的差異施策;急需出臺適用於靈活就業者職業傷害保障且具有強制性的法律法規,尤其是用工平臺與勞動者固有觀念的破除,等等。對此,政府需加強引導,讓“耍花招”切斷勞動關係以避責的企業明白何為“責任”二字;同時也要增強勞動者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其參險意願,認識到切莫“因小失大”,避免出現“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尷尬,以及“紙面福利”落不到實處的憾事。
“慮於民也深,則謀其始也精”。相信隨著研究的深入、實踐的推進、難題的破解,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職業傷害問題會得到根本上的改善,為他們係牢“安全帶”,是社會各界共同的心願。(董寧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