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科技創新,激發智造新動力

2021-07-12 09:0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科技創新,激發智造新動力

  車行至瀋陽中街步行街,打開美行停車小程式,附近停車場的距離、剩餘車位等資訊一目了然。“找車位不再憑運氣。”瀋陽美行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趙永茂説,“依託大數據和物聯網設備,不僅能實現閒置車位共用,還可為城市綜合管理提供參考。”

  “數字蝶變、智造升級”的圖景,正在遼寧漸次展現。以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為突破口,遼寧通過數字賦能、科技添智,優化産業結構,促進工業振興。

  智慧化改造,提升企業生産效率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有一條特別的産品線——智慧設備和醫療影像數據服務。依託網際網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它可通過遠端醫療、雲平臺、數據處理分析等,賦能醫療服務。

  “這個産品,集CT(電子電腦斷層掃描)設備和專家庫、診療方案庫于一體,對於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院診療能力意義重大。”東軟集團董事長劉積仁説,“資訊技術變革,讓數字賦能傳統産業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作為工業大省,遼寧具備豐富的産業數字化場景資源和數據資源優勢。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遼寧著力做好“三篇文章”:裝備製造等“老字號”産業重點推進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建設智慧工廠、智慧車間;石化、冶金等“原字號”産業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大數據平臺,提升企業設備遠端運維、工藝改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字號”産業做好場景資源和數據資源開放,培育壯大數字産業集群。

  近3年來,遼寧已有109個智慧製造重點項目建設完成。通過智慧化改造,企業生産效率平均提升21.2%,運營成本平均降低15.6%。

  “今年,省財政安排20.8億元‘數字遼寧、智造強省’專項資金,將推動1萬戶工業企業上雲,打造300個以上應用場景。”遼寧省工業和資訊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深度融合,推動創新要素集聚

  今年3月,由大連華銳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大連理工大學、銳創理工科技(大連)有限公司等高校和企業,成立了“遼寧華銳重工智慧成套裝備産學研聯盟”,承擔遼寧首批“揭榜挂帥”科技攻關項目中的“智慧化料場關鍵技術及其核心設備”研發。

  把科技創新作為振興發展的戰略支撐,遼寧圍繞24條重點産業鏈,佈局31個重點創新鏈,推進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鏈深度融合,助力創新要素向創新主體集聚,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重大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目前,遼寧已公佈了首批200個産學研聯盟名單和173項“揭榜挂帥”科技攻關項目。

  “科技是未來産業發展的根基,也是留住人才的根基。”面對來自省外的投資邀請,瀋陽無距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蘇文博選擇留在遼寧。經過幾年發展,公司研發的單旋翼無人機控制系統已達到較高的國內市場佔有率。

  蘇文博説,當地政府給予貸款貼息支援,在研發項目、員工子女教育等方面也有資金、政策支援,增強了企業發展信心和吸引力。目前,公司有員工200余人,研發人員佔比61%,碩士、博士佔比超過60%。

  2020年,遼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8家。今年一季度,全省高新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2%。

  轉型升級,加速産業化進程

  首艘氫燃料電池樣船下水實驗,首批4座加氫站陸續建設運營,60台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投入運營……在大連,氫能産業進入加速發展階段。

  “大連較為完整的石化産業可提供大量工業副産氫,具備氫能産業發展的基礎優勢。”大連市市長陳紹旺表示,作為零碳排放的清潔能源,氫能對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任務目標具有戰略意義。大連把發展氫能産業作為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加速關鍵環節和領域産業化進程,逐漸形成了以國産自主技術路線為支撐的相對完整的氫能産業鏈條。

  強基礎、揚優勢,遼寧根據國家發展戰略,結合當地實際,突出抓好高端裝備製造、整合電路、精細化工、新材料等優勢産業,超前佈局第三代半導體、量子科技、儲能材料等未來産業,努力增強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

  以“數字經濟”模組為中心延伸出物聯網、大數據等6個維度,再按圖索驥顯示出企業綜合排名……螢幕前,遼寧省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管委會投資促進局局長李志波告訴記者,“謀劃數字經濟項目,這張産業鏈全景圖譜解決了我們從哪入手的問題。”

  在打造“遼寧生命健康數字平臺”時,藍卡健康集團需要採購安全性高的節點伺服器。沈撫改革創新示範區管委會主任董峰了解情況後,邀請藍卡健康集團董事長共赴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洽談。“這樣的服務和撮合招商模式,讓我們決定將龍芯高性能雲計算中心放在沈撫示範區。”龍芯中科董事長胡偉武表示,“相信在遼寧可以拓展更多用戶資源和行業應用場景。”

  “工業是遼寧的命脈,遼寧振興首先要工業振興。”遼寧省委書記張國清説,“建設數字遼寧、智造強省,要把維護‘五大安全’這個政治使命、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有機結合起來,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實現遼寧振興,以遼寧振興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