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維理路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一定的發展實踐都是由一定的發展理念來引領的。發展理念是否對頭,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新發展理念是由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構成的一個系統的理論體系,它“回答了關於發展的目的、動力、方式、路徑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瞭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價值導向、發展模式、發展道路等重大政治問題。”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對新發展理念作出了新的闡述,對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要求從根本宗旨、問題導向、憂患意識幾方面把握新發展理念。
從根本宗旨把握新發展理念
“人民是我們黨執政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不僅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是新發展理念的“根”和“魂”。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黨的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
中國共産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産階級政黨,人民立場是最鮮明的政治立場。在《共産黨宣言》中,馬克思恩格斯公開宣稱:“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産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 我們黨除了國家、民族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沒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黨的一切奮鬥都是為了實現中國人民的幸福和中華民族的復興。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不斷滿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刻回答了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的重大問題,回答了我們黨關於發展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導向的重大問題。
從根本宗旨把握新發展理念,要堅持發展成果由人民共用,紮實推動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社會主義區別於資本主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在於,其深刻批判資本主義的兩極分化,致力於追求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向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使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這是促進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實現共同富裕不僅是經濟問題,更是關係黨的執政基礎的重大政治問題。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為此,從根本宗旨把握新發展理念,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品質發展,就是要求不僅要進一步做大“蛋糕”,解決發展不充分問題,更要進一步分好“蛋糕”,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尤其是解決好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等問題,使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從問題導向把握新發展理念
問題是時代的口號。“我們中國共産黨人幹革命、搞建設、抓改革,從來都是為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鮮明特色,也是正確貫徹新發展理念的科學方法。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始終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説:“每個時代總有屬於它自己的問題,只要科學地認識、準確地把握、正確地解決這些問題,就能夠把我們的社會不斷推向前進。”
新發展理念是針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而提出的戰略指引。當前,我國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制度優勢顯著,治理效能提升,經濟長期向好,物質基礎雄厚,人力資源豐富,市場空間廣闊,發展韌性強勁,社會大局穩定,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與此同時,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發展品質和效益還不高,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任務仍然艱巨,創新能力還不夠強,還不適應高品質發展要求,農業基礎還不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民生保障仍存在短板,部分群眾在教育、醫療、就業、住房、養老等方面仍然面臨不少困難,社會治理還有弱項。馬克思曾説:“一個問題,只有當它被提出來時,意味著解決問題的條件已經具備了。”只有找準問題,才能對症下藥解決問題,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新發展理念就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治本之策。
從問題導向把握新發展理念,要把新發展理念作為精準破解新發展階段發展瓶頸和改革難題的行動指南。新發展理念同我們黨關於發展的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是在新發展階段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在新發展理念這一科學理論體系中,“創新”著力解決發展的動力、發展的不充分問題;“協調”著力解決發展的不平衡問題;“綠色”著力解決生態環境保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問題;“開放”著力解決發展的內外聯動問題;“共用”著力解決社會的公平正義問題。
只有從問題導向把握新發展理念,聚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針對問題,精準施策,切實解決好制約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各種問題,實現新發展階段的高品質發展。
從憂患意識把握新發展理念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憂患意識在我國源遠流長、影響深遠,是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坎坷磨難而形成的重要特質和精神氣質。其實質在於“居安思危,有備無患”,遇事從最壞處準備,向最好處發力,最大限度地規避或減少危險的發生。“我們黨是生於憂患、成長于憂患、壯大於憂患的政黨。”共産黨人的憂患意識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擔當。一百年以來,正是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心懷憂國憂民意識,自覺擔當起民族復興的重任,開拓進取、不懈奮鬥,才能團結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當前,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同時也處於各類矛盾和風險易發期。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變化,各種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明顯增多。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霸權主義對世界和平與發展構成威脅。國際形勢波譎雲詭,周邊環境複雜敏感,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為此,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居安思危,做好應對一系列新的風險挑戰的準備,未雨綢繆,增強憂患意識,樹立底線思維,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把風險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範和抵禦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有效防範化解各類風險挑戰,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順利推進。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西部民族地區中國道路大眾認同的實證研究”(編號16BKS032)、西南民族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提升路徑研究”(編號2020SYB74)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周玉
(作者係西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特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