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2020-09-23 10:5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內容提要

  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把握國內外發展大勢,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我國具有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多重優勢。發展消費引領型的內需體系、垂直整合的産業鏈體系、以我為主的供應鏈體系、互利共贏的價值鏈體系、內外融合共生的市場體系,有助於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作出的戰略決策,是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變革。”我國具有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多重優勢,可立足強大國內市場,發展提升以我為主的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促進國內外市場深度融合,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育新機、開新局的科學指引

  馬克思主義社會再生産理論高度重視國民經濟大迴圈,把國民經濟視為生産、分配、流通、消費互相聯繫、互相影響的整體。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是對馬克思主義社會再生産理論的創新發展,為我國新時代經濟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引,對我國全面謀劃未來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指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在危機中育新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挑戰,壓力之大為改革開放以來所罕見。加快形成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體現了我們黨堅如磐石的戰略定力。立足國內迴圈,深挖內需潛力,以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為導向,以更加開放的理念促進國內經濟迴圈,將增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作用,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提升參與國際經濟迴圈的能力和水準。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既指引我國科學應對風險挑戰,又指引我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發展立足國內市場的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鞏固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

  指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于變局中開新局。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因非經濟因素而面臨衝擊,國際經濟、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發生深刻調整,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國際合作困難增加,外部風險加大,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複雜。但也應看到,新興市場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群體性崛起的趨勢不可阻擋,推動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向著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方向發展將釋放出巨大發展機遇。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論述,既指引我們以開放、合作、共贏胸懷謀劃發展,又指引我們補齊相關短板,維護産業鏈、供應鏈安全,構建強大的國內迴圈,實現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和韌性。

  我國具有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多重優勢

  強大的國內迴圈是大國經濟發展的根基。大國經濟只有立足國內迴圈實現規模經濟,刺激市場主體創新,推動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夯實參與國際經濟分工的産業基礎,深度參與國際迴圈,實現更大發展。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符合大國經濟崛起普遍規律。總體看,我國具有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多重優勢。

  總量巨大、增長強勁的消費市場優勢。2019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41萬億元人民幣,僅比美國低4.3%,同時我國消費品市場增長潛力仍然巨大。我國擁有14億人口,每人平均國內生産總值剛剛達到1萬美元,消費率與世界平均水準的差距在15個百分點以上,中等收入群體規模持續壯大,未來消費增長動力強勁,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國內市場優勢日益凸顯。

  技術領先、業態創新的流通發展優勢。流通作為經濟迴圈的關鍵環節,對生産和消費過程起關鍵作用,對經濟迴圈和經濟社會效益起重要調節作用。隨著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和人工智慧在流通中普及應用,傳統流通的構成要素發生了革命性變化。我國“網際網路+流通”走在世界前列,平臺經濟、電子商務、新零售等流通新模式全球領先,推動流通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技術密集型轉變,打通了從前端設計、生産到最終消費等各個環節,跨界融合和協同發展效應顯著,使經濟迴圈更加高效、靈活。

  全球最大、持續升級的産業供給優勢。我國擁有超過1.2億戶市場主體,是全球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目錄中所有工業門類的國家,擁有39個工業大類、525個小類工業品生産體系,綜合製造能力全球領先,200多種工業品産量居世界第一。2019年糧食總産量6.6億噸,是世界第一大産糧國。我國具備全面的産業配套能力,産業鏈條完整,市場體系完善,各類商品和服務供給的規模效應、創新效應和集聚效應優勢突出,使經濟迴圈更加安全、可靠。

  高度開放、互利共贏的國際經濟合作優勢。我國是最大的貨物出口國和第二大貨物進口國,與全球2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貿易夥伴關係,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額居世界前列,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是推動新型經濟全球化的中堅力量和引領者。我國持續擴大對外開放,營商環境世界排名大幅提升,對國內外市場的技術、人才和資金等吸引力進一步增強。我國已經同138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中的地位提升。隨著進口和出口、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貿易和産業協調發展,我國參與國際迴圈的優勢快速增強。

  把握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著力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個戰略方向,扭住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使生産、分配、流通、消費更多依託國內市場,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準動態平衡。”“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迴圈,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迴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指明瞭方向。

  發展消費引領型的內需體系。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意願更加強烈,消費結構升級進程加快,國內消費需求更加豐富多樣,消費潛力持續釋放,成為引領國民經濟迴圈的主要驅動力,強大的國內市場正逐步形成。消費升級引領供給創新、供給提升創造消費新增長點的良性迴圈正在逐步形成,社會再生産迴圈動力持續增強。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要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打通生産、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從擴大消費規模入手,不斷創造適應新需求的有效供給,推出更多符合國內消費者需求的商品和服務,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投資力度,加強教育、醫療、社區商業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幅提升內需在拉動經濟增長、促進技術進步、培育市場主體中的作用。

  發展垂直整合的産業鏈體系。在全球經濟下行和國際政治經濟風險加劇的背景下,國際資本流動規模大幅萎縮,各國強烈意識到産業配套對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性,著手構建更加自主、完整、安全的産業鏈體系。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需充分挖掘國內能源、礦産、技術、人才等資源,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慧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加強産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縱向合作和相關産業鏈企業之間的橫向互動,探索發展基於國內的産業配套體系,釋放産業集聚效應,提高産業集群競爭力,發展垂直整合的産業鏈體系。

  發展以我為主的供應鏈體系。近年來,逆全球化思潮泛起,一些國家推行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甚至搞知識封鎖,擴大科技鴻溝,全球供應鏈區域化、本地化發展趨勢增強。同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地位和作用持續上升。我國應繼續擴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市場開放,更加重視進口的作用,擴大對高品質産品和服務的進口,主動構建以我為主的全球供應鏈體系。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可依託共建“一帶一路”,加強與其他國家在供應鏈方面的合作,穩固我國在全球供應鏈網路中的樞紐位置。

  發展互利共贏的價值鏈體系。我國整體上仍處於國際分工體系的中低端環節,從全球價值鏈中獲取的利益遠低於發達國家。面對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和世界經濟增長持續放緩態勢,我國應秉持包容互惠原則,堅持多邊貿易體制的核心價值和基本原則,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需要持續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培育和壯大新動能,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全球價值鏈上持續攀升。

  發展內外融合共生的市場體系。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可以加快國內國際市場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既要統籌國內商品市場和要素市場、線上市場和線下市場、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發展,加快完善市場規則體系,消除行業進入壁壘和地區壁壘,推動區域市場整合,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又要主動對接國際市場,提高國內市場標準、技術、品牌、智慧財産權的全球影響力,增強文化軟實力,形成世界領先的新一代商業設施體系,促進全球範圍內各種要素資源自由流動和高效配置。

  (作者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23日 09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