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新覺:打造高品質向海之路
海洋是人類從事經濟社會活動的重要平臺和有力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在廣西考察時指出:“向海之路是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途徑”;在致信祝賀2019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開幕時強調:“海洋是高品質發展戰略要地”。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海洋經濟轉型升級,2018年海洋經濟總量達83415億元,海洋生産總值佔國內生産總值的9.3%。面向海洋開發開放,是新時代實現高品質發展、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抓手。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海洋經濟發展,打造高品質向海之路,將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
促進科技興海。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發展海洋經濟,重在形成有利於創新驅動發展的科技興海長效機制,著力建設現代海洋産業體系。培育壯大海洋製造與工程産業、海洋生物醫藥産業、海洋能源産業、海洋礦業、海水利用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促進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化發展,搶佔全球産業鏈制高點。精心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加快傳統海洋漁業現代化發展,推動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文化旅遊業、海洋化工業等傳統産業集聚和提質升級。大力發展先進臨港産業,重點打造電子資訊、石化、冶金及有色金屬等産業集群,實現向海産業基礎高級化和向海産業鏈現代化。
推進陸海統籌。協調發展是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隨著西部大開發、東北全面振興、中部地區崛起和東部率先發展深入推進,促進陸海統籌的要求更加緊迫。在廣西打造向海之路,可以為西南和中南內陸地區向海發展、陸海協調統籌提供通道,為這些地區更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新機遇。為此,發展海洋經濟需著眼于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新格局,推動內陸與沿海地區協調發展,促進陸海要素和産業雙向流動配置,推進全方位縱深開放和區域高品質協調發展。
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打造可持續的向海之路,需以綠色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新時代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改造傳統海洋産業,發展新興海洋産業,加強陸海産業聯動,優化海洋産業整體佈局,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加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海岸線與海島整治和漁業資源修復,增強海洋生態修復能力。開展海洋自然資源資産調查、監測、核算、評估及海洋環境保護執法活動,強化海洋生態預警與防災減災力度。促進海岸地區陸海一體化生態保護,建立健全海洋生態補償和生態損害賠償制度,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體制機制創新。
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構建海洋命運共同體是打造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題中應有之義。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載體,加快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特別是全面開通鐵海聯運,助推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與中歐班列銜接;完善中國—東盟港口城市合作網路,深化與相關國家港口合作。加強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合作,支援相關國內外企業合作共建遠洋漁業基地、海洋特色産業園區,加快各類向海開放試驗區建設。強化開放合作的平臺載體建設,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加大“引進來”力度的同時,支援和鼓勵國內企業“走出去”開拓海外市場。
共用海洋經濟發展成果。以打造向海之路、發展海洋經濟為抓手,讓廣大人民群眾共用海洋經濟發展成果,助推扶貧脫貧,縮小收入差距,推動實現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堅持共商共建共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增進與相鄰各國政治互信,深化海洋經濟開發、海洋資源環境保護、海洋安全等合作。積極搭建各國合作發展平臺,強化溝通交流,增進向海而興的共識,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作者為廣西財經學院院長)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05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