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大數據思維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

2020-04-16 14:40:00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字號

  作者:詹國彬

  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大數據還體現為一種強調協同與合作的治理價值觀,這正是真正促進政府樹立大數據思維,轉變治理觀念,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所在。通過將大數據技術廣泛運用到政府決策、公共服務、社會監管以及社會民生保障等領域,推動社會治理模式的不斷創新,提升政府科學決策、精準服務、精細管理等水準。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深刻指出“國家治理現代化”在現階段的突出意義和時代價值。大數據是人類進入資訊化時代的産物和必然結果,可以為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的數據基礎和決策支撐,是促進公共服務改進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系統部署了大數據發展工作,明確指出在未來5—10年之內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準。要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

  從大數據技術到大數據觀

  無論是從制度層面還是從行動層面來看,國家治理現代化都不能脫離全球第四次科技革命帶來的大數據技術的示範性效應。儘管大數據技術最早是在私人部門(如企業)中率先應用和普及,但這並不影響服務於改進公共服務供給效能的效用。在現代社會,大數據起初是以技術形態展現的,最終卻要歸結于思想文化領域,即人們腦海中的價值觀念——大數據觀。因此,影響時代的制度變革與行動變化並不僅僅是大數據技術,還有它背後存在並時刻發揮作用的大數據觀。

  從技術層面説,大數據的産生旨在整合化、數字化運作的IT管理。企業可以將實時數據流分析和歷史相關數據相結合,對成規模建制的大數據加以分析,並借此進行預測和診斷。政府公共服務部門可以利用大數據,強化對社會公眾公共服務需求捕捉的洞察力和感知力。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也可以依據大數據技術來追蹤和記錄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有關政府與公眾的網路行為,憑藉大數據輕鬆識別公共服務供給與消費過程中的有效度、均等化、可及性等指標。因此,從社會文化意義上看,大數據首先以技術形態展現,事實上卻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政府與公眾的思維與行為方式,最終轉化為一種文化價值觀念,即大數據觀。

  大數據的傳播模式

  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大數據在傳播模式上體現為以網站為紐帶,通過與各種網站和微博、微信等融合聯動,探索基於“網站+社交”的融合傳播模式,構建立足地方、面向全國,傳播渠道涵蓋網站、APP及社交平臺的政府大數據傳媒組合的文化傳播形態。大數據提供了把握現代社會與資訊時代的一種全新的可能性,也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在不改變現實世界存在狀態的前提下,把這個時代以數據數字化的方式盡可能全面、立體、全方位展示的可能性。通過大數據技術的廣泛使用,可以使人類對自身、自然、社會的價值取向有著更為全面深刻的把握,形成與大數據相關聯的世界觀、價值觀、社會觀、文化觀等,從而更加真切和清晰地懂得“大勢所趨”和“人心所向”,並據此來拓展和更新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價值理念。

  大數據不僅是一場技術和産業革命,不僅具有客觀的技術理性,也會帶來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文化思想觀念上的深刻變革。大數據已經轉變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可以高效地整合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全方位的數據資訊,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重要數據基礎和決策支撐。政府公共部門在大數據技術的輔助下,利用網際網路扁平化、互動式、快捷性的優勢,促進政務服務改革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實現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供給的精準化、高效化。

  大數據的運作模式

  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大數據的運作模式體現為採取“媒體+智庫+産業組織”的模式,打造“一網一庫一圈”的大數據産業服務實體,即通過“媒體”作為聚合資源的樞紐,通過構建“智庫體系”作為自身的價值支撐,依託與各種産業組織的合作,形成面向産業服務的運營生態,最後表現為區別於傳統政府的治理模式。大數據給現代社會提供了一個可能,使得政府公共服務部門能夠以量化方式來把握社會公眾的公共服務需求,反映出不同類別的群體在價值取向、偏好上的差異,以量化的方式看到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對公共服務需求的佔比及其變化。這就為前瞻性地看待國家治理現代化,強化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善治取向提供了支援。

  早在2015年9月,貴州省就率先啟動我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的建設工作。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專家表示,地方政府推動大數據綜合試驗區建設不是簡單建産業園、建數據中心、建雲平臺等,而是一種運用大數據觀來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的公共活動,即通過大數據建立新的模式,圍繞有數據、用數據、管數據,開展先行先試,服務好國家大數據發展戰略。儘管技術是大數據價值體現的手段和前進的基石,但是在人們行動與思維中長期沉澱下來的大數據觀確實決定著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大數據技術的未來發展走向。

  大數據的治理理念

  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的大數據觀,還表現在行動佈局上通過不同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之間工作協同與業務合作,貫徹整體性政府和大部制的治理理念,形成網路化的治理結構形態。2016年3月1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發佈,其中第27章“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提出: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用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産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大數據技術體系使國家治理體系能夠全空間、全時間、全過程地進入到社會系統的各個領域、各個層次,使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個領域、各個層次、各個階層都能夠各居其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各得其所,更好地發揮作用。這不僅是一種技術理性,更是一種價值理性。

  數字資訊的開放共用使生産生活的透明度不斷加大,也為政府公共服務部門、第三部門、企業、社會團體等形成協同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援與保障。這反過來也形塑了強調協同與合作的治理理念。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徵的數據集合,它的發展不僅取決於大數據資源的擴展和技術的應用,還取決於大數據思維的形成。對於不以技術研發與生産為主的政府公共服務部門來説,理念甚于技術。大數據作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一種有效資源,可用於分析個體與群體、偶然與必然、孤立與聯繫、主觀與客觀等之間的內在聯繫,使政府實行分類治理和協同治理,最終促進政府治理思維的現代化變革。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支援,可以對政府公共服務供給流程實現再造,有力地推進智慧型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建設。因此,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大數據還體現為一種強調協同與合作的治理價值觀,這正是真正促進政府樹立大數據思維,轉變治理觀念,實現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所在。通過將大數據技術廣泛運用到政府決策、公共服務、社會監管以及社會民生保障等領域,推動社會治理模式的不斷創新,提升政府科學決策、精準服務、精細管理等水準。

  總之,大數據是網際網路發展到現今階段的一種技術表像,背後蘊含的是一種對技術去魅化的價值理性。要使大數據技術真正服務於國家治理,服務於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都離不開科學理性的大數據觀。唯有秉持正確的觀念、理性的態度,才能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恰到好處地把握和利用大數據技術,而非被大數據技術所異化和控制,大數據技術才會為人類社會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帶來更優質的生活。

  (本文係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9BGL216)、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LY16G030003&LY16G030004)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南京審計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