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説理】運用大數據提升疫情防控治理能力
李懷傑
突發性應急事件,是現代社會風險治理的重要課題。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為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嚴峻考驗。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指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強調,要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更好發揮支撐作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強調了完善應急機制與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密切契合的重要性,成為提升疫情防控治理能力的重要指引。
大數據提升疫情防控治理能力的重要價值。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是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利器。大數據通常是指超出常規分析工具的大規模數據集,其主要特徵表現為:規模性 、多樣性和高速性。大數據是客觀世界及其關係的數據再現或“投射”,其價值應用主要以數據採集、存儲、清洗、整合和分析,挖掘出對問題、對象和過程的全面分析,從而為科學決策提供資訊支撐。對此,大數據應用上體現出四個特徵: 快速的收集、分析、決策和反應機制;在分析和結論方面有極高的可信度;無論是在個人還是群體的行為預測方面都更有預見性和更高的準確度;數據共用和可多次使用。對當前疫情防控而言,大數據主要以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思維方式,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治理能力,使其實現工作系統的數據化和運作機制的透明化,對疫情防控走勢做出前瞻性預測,實現結論或問題一目了然的可視化,以及對系統和構成要素的全面把握,從而對疫情防控的過程實現可控和把握,做到“心中有數”。
大數據提升疫情防控治理體系透明化、管理過程化和決策科學化。科學防控疫情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黨中央政治領導、各級政府積極主導和不同社會組織、醫護人員參與,而且還需要對疫情防控人數、社區、人流、物流等實時數據呈現、分配和協調,可謂層次多樣、主體多元、關係複雜,傳統單向度、平面性管理思維難以應對突發性疫情防控“數據流”,為此需要實現共用平臺的立體化、實時化,並建立動態性的疫情防控工作體系,能夠在中央和國家的宏觀層面、地區政府的中觀層面、各醫護單位、科研單位的微觀層面動態感知疫情防控的整體態勢和準確數據,實現疫情防控工作系統的透明化,提升人民群眾的信任度;實現疫情防控事前、事中和事後三個階段的過程化管理,精準做好監測預警、應急處置、措施成效反饋的雙向互動治理工作;實現對疫情防控工作的問題、人員、資源等各要素資訊的全面把握,為科學化的制度政策制定和決策提供科學數據實證支撐。
大數據提升各級領導幹部、各條疫情防控戰線人員和群眾的自信心與執行力。根據應急管理理論,突發性危機事件由於引發原因不明、影響面及程度不明、應急性處置措施成效不確定性等因素,極易造成群體性心理恐慌,這對政府的公信力、執行力都是巨大的考驗。大數據應用能夠實現新冠肺炎疫情擴散區域、病毒傳播路徑和防控措施透明化,以及實現對人民需求和問題反映的精準把握,為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客觀真實數據,做出實事求是、有效狙擊的“重拳”部署,為疫情防控戰線人員提供及時準確資訊反饋和疫情態勢,增強其責任心、緊迫感和工作聚焦推進力,為人民群眾了解疫情嚴重程度和傳播方式,動員人民群眾自我科學防護和自覺隔離,增強人民群眾對政府科學施策信心和信任。
大數據優越性能夠大力提升疫情防控治理能力,成為推進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加速器”。為此,針對當前疫情防控面臨的系統調控、資源匹配、部門協商、病毒診斷、人員把控等等突出現實問題,需要運用大數據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理能力:
首先,各級政府設置疫情防控大數據首席資訊官,構建一體化、標準化、智慧化的疫情防控資訊大數據共用平臺,實現“最多報一次”和“數據分享”,達到客觀真實、數據溯源和責任到人,形成疫情防控工作的“數據—人—資源—處置—反饋”的閉合性和互動性治理機制,從而大力提升疫情防控治理能力。其次,運用大數據進行精準施策。實現控制源頭、切斷傳播途徑、分級分類診斷救治這些目標離不開大數據支撐,需要運用大數據對疫情動態監測、病毒溯源科學分析、防控救治精準實施、資源匹配合理部署等等,才能實現針對問題和需求的精準匹配和施策,才能實現標本兼治、科學治理和成效出現。最後,運用大數據加強輿情針對性治理,實現人民群眾心理安定和社會大局穩定。各級政府官員要遵循網路資訊傳播規律,基於大數據輿情輿論的反饋效果,進一步完善和優化傳播效果,實施精準資訊推送和積極輿情輿論引導,積極弘揚一線醫護人員、公安輔警等涌現出的感人事跡,實現在黨的領導下各級政府、疫情防控工作人員和人民群眾團結一心、同舟共濟、共克時艱和贏得勝利的良好局面。
(作者係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數字文化與傳媒中心研究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