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學者“雲”對話聚焦四大議題

2020-02-24 11:22:00
來源:人民網-理論頻道
字號

  人民網北京2月24日電(萬鵬 吳兆飛 任一林) 2月23日,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加大政策調節力度,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努力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當前,努力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成為各行各業重要的任務。在此戰“疫”關鍵時刻,人民網理論頻道邀請6位學者舉辦線上圓桌論壇,共同探討“如何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企業如何推進有序復工復産”等問題。專家們一致表示,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

  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 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這只“黑天鵝”的出現,會給我們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帶來困難和挑戰。習近平總書記在此次工作部署會上指出,“綜合起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疫情的衝擊是短期的、總體上是可控的。”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認為,疫情的衝擊只是短期的,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趨勢不會改變。疫情的衝擊對生産要素供給和生産率都不會産生長期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健康穩定的基本面不會改變。對此我們必須樹立堅定的信心。同時,必須認識到,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就是為了保持經濟平穩運作和社會和諧穩定,確保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羅來軍表示,一方面,疫情危機對當前經濟發展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黨中央、國務院多次進行部署,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經濟復産和復工的有利措施。疫情對我國就業市場的衝擊只是暫時的、結構性的,我們不必也不應該被短暫的困難嚇倒。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大邏輯、大趨勢沒有變,由此釋放出的新興消費潛力和投資增長力量,不僅為當下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堅實的支撐,也必將創造更廣博的就業機會。

  中央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湖南省懷化市通道縣縣委常委副縣長(挂職)孫英指出,處理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要做到三個“到位”。首先要認識到位。兩項工作都是當前極端重要的工作,哪項工作都不能放一放、緩一緩。其次,措施到位。打好總體戰,要依據疫情的輕重分區、分類、分級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的落實。最後,關懷到位。我們要把人文關懷送到每一人心裏,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科學防控精準施策 有序推動復工復産

  習近平總書記就有序復工復産提出多項要求,其中特別強調,“推動企業復工復産。要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點,放開貨運物流限制,推動産業鏈各環節協同復工復産。”這就要求建立良好經濟社會運作秩序,對企業而言,應科學精準地實現復工復産。當前,在復工復産過程中,出現了要求企業填寫審批表並需相關部門批准蓋章等做法,專家學者針對這一現象提出了一些獨到見解。

  吉林大學中國國有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政指出,戰“疫”之時,必須堅守務實作風,力戒形式主義。應該説,在當前複雜且依然嚴峻的疫情形勢下,一些復工程式是必要的,但一定要依照“科學防控、精準施策”原則進行審視,有序推動企業復工復産,防止復工後出現交叉感染,降低企業復工風險。也就是説,任何審批手續,如果屬於科學、有效、精準、高效的就可以實施。復工也是防控,防控也是為了更好復工,二者並不矛盾。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大風險與重大考驗研究”創新工程項目組首席研究員樊鵬表示,黨中央制定出有關復工復産和疫情防控等政策建立在形勢發展需要的基礎上,事關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大局。在戰“疫”的特殊時期,各部門嚴管和收緊復工審議程式是不得已的舉措,其實也是落實政治責任、行政責任的體現。但是,不能夠為了蓋章而蓋章,還需要政府部門在管理上進行創新,優化審批流程,抓好關鍵點、關鍵環節,在特殊時期做到智慧監管、智慧守責。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員、副教授周躍輝認為,對於企業復工復産需要走審批程式這一行為應辯證來看待。具體應該在如何優化相關的流程或者程式上做文章。一是根據企業生産性質,整合優化企業復工復産的審批程式,二是可以借助電子化的審批手段,讓資訊多跑路,企業少跑路。三是要做好企業相關的管理人員的思想工作,政府部門宣傳到位,有序地推動復工復産。

  政府企業協同努力 落實生産主體責任

  當前正處於疫情防控關鍵期,發揮政府統籌協調作用至關重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打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必須加強黨對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領導。”同時,企業也應儘快有序復工、實現正常生産運營,從而推動社會正常運轉。

  孫英認為,首先,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政府和企業都帶來了挑戰和困難。政府和企業應該協同努力,落實生産主體責任。對政府而言,第一是領導,堅持黨委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第二是服務,政府要做到主動服務、靠前服務,做好統籌、協調、調度、督辦等各項工作。第三是保障,人員、資金、原材料、防疫物資等等要因地制宜採取有效措施保障到位。就企業而言,第一是積極應對,服從政府統籌安排,爭取儘早儘快復工復産、釋放産能。第二是疫情防控措施到位,嚴格按照防疫期間要求安排生産活動。第三是壓實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産主體責任,不能降低標準更不能調高標準,使員工不能及時回到工作崗位。

  羅來軍表示,無論是對疫情的識別,還是復工的安全,需要精準到每個員工身上。這需要管理部門、社區、企業、個人共同建立一個有四方參與的體系。政府做到統籌協調,社區作為把關環節,防止人員無序流動。企業配合政府把相關的人員管控好。個人要如實反映自己的情況。每個環節各司其職,協同共進,從而推動企業和社會正常運轉。

  樊鵬指出,復工復産涉及政府和企業兩大主體。第一,黨政部門勇於擔當統籌協調,減少制度成本;第二,配合復工復産,優化決策審批的流程和機制,有限範圍內釋放制度紅利;第三,未雨綢繆,加大實時動態的風險評估;第四,落實落細各級機構的主體責任;最後,企業單位在落實主體責任同時,還要具備科學管理的意識和手段。

  多措並舉優化服務 保障和改善就業等民生工作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國家發展的基石,也是社會穩定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時還強調,“全面強化穩就業舉措。要減負、穩崗、擴就業並舉,針對部分企業缺工嚴重、穩崗壓力大和重點群體就業難等突出矛盾,支援多渠道靈活就業,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李政圍繞保障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給出了多項建議。他認為,多措並舉優化服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關鍵。一是推進線上服務,打造網際網路+就業指導、服務與招聘新模式;二是拓寬就業和分流渠道,加強教育引導。三是在發揮好市場作用的同時,進一步發揮好政府的作用。特別是對中小企業做出相應的支援,鼓勵其吸納大學生就業,以更好地應對疫情過後的經濟反彈需求。四是要發揮國企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壓艙石”和“穩定器”的作用,可調整人力資源安排計劃,適當將明年的用人計劃挪到今年提前培養,消化吸收一部分畢業生。

  胡敏表示,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別是要高度關注就業問題,防止出現大規模裁員。一是從政策上多措並舉,把支援企業穩崗擺在首位。政策要注重從融資角度為企業“開源”,要聚焦住宿餐飲、文體娛樂、交通運輸、旅遊等行業企業面臨的成本壓力和資金緊張兩大難點、痛點。二是,大力拓展就業空間、優化就業服務、加大對待就業者的職業技能培訓。要加大投資創造就業,更好發揮政府採購、購買服務對擴大就業的帶動作用,促進勞動者多渠道就業,進一步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周躍輝指出,當前要抓好“六穩”工作,穩就業首當其衝。第一,有力有序推動企業復産復工,同時落實好相關的産業支援政策;第二,建議教育部門適當地延遲或者推遲派遣證的時效;第三,適當擴大2020年或者2021年的碩士、博士的招生規模;第四,政府部門公務員招聘和國有企業招聘適當增加規模;第五,積極落實好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政策,鼓勵大學生通過網際網路等其他相關政策開展創新創業活動。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