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
作者:李曉(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路日亮,(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産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産黨人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的根本動力。
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黨員幹部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要求和中央部署要求,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揚自我革命精神、緊跟時代步伐,努力實現“理論學習有收穫、思想政治受洗禮、幹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作表率”的具體目標,勠力同心、迎難而上、敢於擔當,不斷戰勝各種風險挑戰、克服各種艱難險阻,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不懈奮鬥。
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牢固樹立人民至上價值理念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人民的理論、實踐的理論、不斷開放發展的理論,在本質上是為無産階級和全人類解放事業服務的科學理論。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産黨宣言》的“無産者和共産黨人”一章中指出:“共産黨人同全體無産者的關係是怎樣的呢……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産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指出:“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産主義的信念,是共産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産黨人經受住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馬克思主義使中國共産黨人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堅持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黨員幹部要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常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堅定理想信念,增強黨性修養,錘鍊作風品格,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忠誠于黨和人民。深刻認識和體會“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
以人民為中心,時時事事為人民服務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以人民為中心就要把人民利益作為實踐邏輯的起點,在一切具體工作中,形成理解人民群眾利益需求、滿足人民群眾幸福要求的實踐邏輯。同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還要求,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工作做得好不好群眾説了算,人民是我們一切工作的最高裁決者和最終評判者。我們黨能夠不斷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能夠不斷前進,原因就在於依靠人民。
因此,黨員幹部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實際工作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自覺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所有工作的中心,每時每事盡責盡心為人民辦實事、解難事、做好事,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真真切切、實實在在為人民謀利益;緊緊依靠人民,拜人民為師,甘當小學生,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力量;踐行群眾路線這一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嚴厲整治和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加強作風建設,永遠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敢於批評和自我批評,在批評中革新自我
批評和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是中國共産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銳利武器,有利於共産黨人不斷提高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需要共産黨人積極回應人民的期待,在批評和自我批評中直面工作中的問題,積極對照黨章黨規黨紀找不足,積極對照為民服務的先進模範找差距,以高標準要求自己,在批評和自我批評中尋找自身不足。
黨員幹部在為民服務中不僅要虛心接納群眾意見,誠懇接受來自人民群眾的批評,俯首甘為孺子牛,把為民服務到不到位、人民滿意不滿意作為自我批評的準繩,勇敢地開展自我批評,在批評中昇華自我。黨員幹部要把刀刃向內的自我革命勇氣貫穿于批評和自我批評中,認真檢查、查擺問題、深挖根源,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不斷改進為民服務的方式和水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緊隨時代發展步伐,實現黨的歷史使命
我們黨自誕生以來,就把實現共産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義無反顧地擔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這一偉大目標。行百里者半九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付出長期而艱苦的努力。
隨著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既需要豐富的物質生活,還需要美好的精神生活,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黨員幹部必須緊隨時代發展步伐,站在時代高度,順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發生歷史性變化的實踐要求,努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鬥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讓我們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奮發有為、實幹擔當,堅持不懈、英勇奮鬥,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光明日報》( 2019年10月28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