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

2019-03-19 14:02: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思想匯】

  作者;教育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王炳林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這“兩個大計”的重要論斷,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黨和國家發展全局的高度對教育在新時代重要地位的新概括新定位,是黨的教育思想的新認識新發展。

  黨的十九大擘畫了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藍圖。“國勢之強由於人,人材之成出於學。”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教育是一項關係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目標的重大戰略工程。

  “育才造士,為國之本”。教育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所需人力資本的決定性因素。教育的發展狀況直接決定著國家勞動力知識存量的多少、國民素質的高低、人力資本的構成狀況,也決定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水準和速度。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而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部分。也就是説,教育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高素質的勞動力和各種專門人才,是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長期性、潛在性和綜合性因素。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發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發凸顯。

  大國的崛起往往與其發達的教育體系密切相關。德國在19世紀後期迅速崛起,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得益於發達的教育體系。早在18世紀德國就頒布法令,規定兒童必須到學校接受教育,否則對家長課以罰金。到19世紀末,統一的德國已經實現初等教育的普及。從1851年到1900年50年中,德國在基礎科學與技術科學方面取得200多項重大成果,遠遠超出英、法兩國之和,成為當時世界科技中心。當今美國能成為世界頭號強國,也離不開一流教育的支撐。今天,美國擁有全世界85%的最好大學,雄踞世界之首。美國卡內基小組的研究表明,美國經濟實力有50%是從它的教育制度獲得的。可見,教育的普及和發展,能夠大大提高國民整體素質,促進科學技術的進步。

  教育對國家富強的重要作用是無數先進人士不斷探索得出的共同認識。近代以來,面對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一些先進人士提出“教育救國論”,旨在通過振興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培養人才,開啟民智,以自強求富、挽救國運。20世紀初,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黃炎培積極倡導職業教育,指出“方今吾國最重要最困難的問題,無過於生計。根本解決,唯有溝通教育與職業。此為救國家救社會唯一的方法。”誠然,“教育救國論”有其局限性,但教育對近代救國圖強使命的完成發揮了重大作用。

  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育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黨的十九大把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確定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首要戰略,這是我們黨總結歷史和現實作出的重大戰略。當前,我國正從“富起來”向“強起來”跨越。要實現跨越式發展,趕上和超過世界強國,必須依靠一流的人才,而一流的人才培養最終要靠教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説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是確保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潛在力量和後發優勢。

  教育關係國計民生,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教育是走中國道路的基礎工程。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這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道路自信不是自動生成的,需要發揮教育的引導作用。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增強道路自信。學生時期是世界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世界觀養成十分重要。只有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産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才能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教育是弘揚中國精神的主要渠道。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一個沒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難以自立自強,一項沒有文化支撐的事業難以持續長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繁榮昌盛為條件,要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教育是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弘揚中國精神的主要渠道。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鬚髮揮教育的文化延續和發展功能,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更好構築中國精神、中國價值。

  教育是凝聚中國力量的根本方式。實現中國夢必須凝聚中國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共同為之努力。”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教育承載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時代重任,承載著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只有教育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集體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引導廣大學生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最大限度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力量。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19日 13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