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蔡文成: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

2019-02-25 13:0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會上指出,“創新是改革開放的生命”。改革開放以創新為魂、因創新而成,一部改革開放史就是一部創新史。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創造的奇跡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而是來自中國共産黨和中國人民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回顧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總結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傳承改革開放的寶貴經驗,必須要繼承和弘揚創新精神。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理論創新永無止境。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黨牢牢把握時代主題、黨和國家前途命運、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深刻回答“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重大問題,為改革開放提供了理論武器和行動指南,引領改革開放的前進方向。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充分證明,高度重視並勇於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是改革開放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的重要法寶。理論創新是先導,我們必須在理論上跟上時代、引領時代,不斷推進理論創新。

  馬克思認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改革開放40年來,從實行家庭聯産承包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到謀劃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從單一公有制到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以經濟體制改革為主到全面深化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從農村到城市,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試點到推廣,從開啟新時期到跨入新世紀,從站上新起點到進入新時代,改革開放就是實踐創新的過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改革開放實踐創新的必然選擇。改革開放在實踐創新中創造輝煌、在實踐創新中走向未來。

  制度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長期性問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制度體系。我們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援、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發展社會主義協商民主,用先進的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加強文化領域制度、社會治理制度、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用不斷完善的制度體系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和潛力。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是人類的創造性活動。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産力、增強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科技事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科技投入持續增加,科技條件顯著改善,科技産出數量品質齊增長,重大科技成果舉世矚目,創業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日益完善,已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大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科技創新對企業創新、産業創新、市場創新、管理創新等的支撐顯著增強,為經濟社會發展打造新引擎,成為引領高品質發展、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源泉。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充分證明,科技創新推動了社會進步,科技創新增強了國家實力,科技創新改變了人民生活,科技創新發揮了引領和動力作用,成為改革開放的“助推器”。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國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和傳承紅色革命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形成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發展,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全民族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不斷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大幅提升。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表明,文化創新為改革開放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

  改革開放永遠在路上,創新發展永遠在路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我們必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等各方面創新,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讓創新成為改革開放的不竭動力。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