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思想的力量——深刻變化看“三農”|特色農業顯成效

2018-07-06 10:17: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7月4日消息(記者劉璐 彭建軍 漳州臺陳細慧)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盛夏時節走進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仍然青綠的柚子挂在枝頭,但空氣中早已瀰漫著清新的香氣,置身其中,仿佛能感受到金秋時收穫的喜悅。如果從1996年算起,這將是柚農們迎來的第23個豐收年了。

  1996年10月21日,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來到平和縣果樹良種場,詢問了解琯溪蜜柚産業的發展情況,原平和縣果樹良種場場長蔡順和記者説起了當年的情形。

  原平和縣果樹良種場場長蔡順其:(總書記)他在視察的時候,就一棵一棵樹地看,看了一個多鐘頭,我們就把整個生産過程給他彙報,他覺得非常滿意,然後就問了我們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農民種這個柚子有沒有效益?第二個問題,這個産品有沒有市場?當時平和縣的主要産業是水稻和甘蔗,所以我們跟他説,(柚子)跟水稻比,多4倍效益,跟甘蔗比,多3倍效益,所以他講,應該號召鄉里來組織農民放手大幹。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土地貧瘠,每人平均耕地面積小,怎麼帶動農民增收呢?習近平給出答案:走特色現代農業之路。習近平希望平和縣立足資源特色,做強做大蜜柚産業,帶領農民發家致富。

  原平和縣果樹良種場場長蔡順其:從市場上我們給他(習近平)分析,根據當時的實際情況,我們只是在南方的省級城市銷售了。再一個我們還在周邊地縣級城市都銷售了,柚子是采收完,也就銷售完。他覺得非常好,就叫我們把産業做大,就要一個龍頭企業牽頭,組建了福建錦溪集團。

  為了做強做大蜜柚産業,鼓勵村民發展致富,當地政府加強了扶持和引導。漳州市農業局局長郭福泉介紹了當年的情況。

  漳州市農業局局長郭福泉: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産業,鼓勵幹部可以帶頭去做種植。當時也實行一些政策,苗種有一些補貼、使用有機肥有補貼,一畝有機肥補200塊給他。

  在習近平“要切實加快特色現代農業建設”理念的指引下,福建各地的特色農業逐漸興起。

  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坂仔鎮西坑村地處山區,1998年,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到這裡考察,看到村民挑著一擔香蕉扁擔下山,很不方便。西坑村黨支部書記賴河山説起了當時的情況。

  西坑村黨支部書記賴河山:看到那一對老夫妻挑香蕉出來,當時就沒有開這條路,是從小路挑了出來,習總書記就説,你們要去幫助解決那個群眾最困難的問題,挑香蕉不要用人工,要用機械來運。

  西坑村山地面積有25923畝,而耕地面積只有1545畝,並且很多都分散、零碎,當地農民生動地説,是用一個斗笠就能蓋住的“斗笠田”,小農戶分散經營模式很難改變。漳州市農業局局長郭福泉介紹,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當地立足特色,依靠科技的力量,讓特色現代農業生根發芽。

  漳州市農業局局長郭福泉:因為我們這邊的氣候,我們的條件,還有我們這邊的種植技術,你要因地制宜,做符合當地發展特色的這種路子。還有小農戶跟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這一條他也是這個思想,一家一戶,你必須要跟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村民賴長明承包了300多畝山地的蜜柚,他自信地告訴記者,他的柚子銷售價格總是高於其他地方。

  村民賴長明:總書記當時來的時候,説要搞好基礎設施的投入,比如澆水、噴灌要儘量去投入,減輕人的勞動強度。

  記者:從事柚子種植多年,你覺得影響價格最主要的因素是什麼?

  村民賴長明:第一還是品質,柚子經過多年的種植以後,它會發生一些變異,然後再從這些變異的品種,請農科院的專家過來進行品種鑒定,進行培育優化,選出適合發展的柚子,市場上反映這種柚子口感比較好,品質也比較好。

  為延伸産業鏈條,提高綜合效益,原平和縣果樹良種場場長蔡順其表示,平和縣把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作為突破口,引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開展蜜柚深加工技術攻關,實現産學研有效銜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原平和縣果樹良種場場長蔡順其:柚子的種植面積在擴大,能種柚子的地方,基本上都種了。我們還請了福建農大、農科院和華中農大的專家來研究水果保鮮技術,在清明節之前都可以銷售,延長銷售期。再就是研究如何深加工,加工成蜜餞、飲料。

  漳州市農業局局長郭福泉告訴記者,由單一追求數量增長向數量、品質、效益並重轉變,是發展特色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

  漳州市農業局局長郭福泉:如果要做精品,一定要做有品質的産品。如果要行銷,就要打造自己的品牌,把琯溪蜜柚這個品牌打響,讓全國人們都知道。因此,我們每年都舉辦平和蜜柚節、音樂節,再就是組織團隊到大城市,包括大學裏面,去開推介會。我們不但在國內,還在國外拓展市場,推廣電商技術,每年的蜜柚出口量都很大。

  琯溪蜜柚被平和百姓稱為“黃金果”“致富果”。1996年,平和全縣蜜柚種植面積僅為13萬畝,産值1.6億元。如今,平和縣琯溪蜜柚種植規模已達65萬畝,蜜柚延伸産業産值超過100億元,創下全國同類品種種植面積、産量、産值、國內市場份額和出口量等多個第一。

  一顆小小的“黃金果”,承載的是當地農民群眾的“小康夢”和“振興夢”,折射出的正是特色現代農業中“特色”的力量。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認為,所謂“特色”就是具有比較優勢。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我們想搞好農業,要有科學的方法,要找對路子發展農業。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提出一個思路叫發展特色農業,就是讓我們的農業具有了一種鮮明的現代特點、産業特點以及地域特點。

  第一個方面,當時習近平總書記已經意識到了福建地處東南臨海,而且山地多。他發現種點茶葉、種點甘蔗、種點柚子,都要比種糧食要好得多。當年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農民算過一筆賬,他説你看我們種甘蔗,就要比種糧食多出3倍收益來,種柚子的收益可能會更高。既然如此,大家就要在具有我們福建特色的農業産業方面,要做好,搞産業特色,從單純的糧食種植,走向農、林、牧、副、漁多業發展,這就是特色。

  第二個方面,要有我們福建自身的地域特色,地域特色是什麼?比如像寧夏它是種枸杞,那麼我們福建就做茶葉。

  第三個方面,要有品牌特色,要做出我們福建自己的農業品牌來。

  記者:結合總書記的思想指引,各地區應該如何因地制宜,做好特色現代農業這篇文章?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在福建推進農業特色産業發展,它有一個鮮明的特色——與市場有機結合起來。我們發展現代農業,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如果不能有效地與市場對接,如果你不能有市場意識,那麼你這個農業也不可能發展起來。所以當年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我們的特色産業,要去接受市場的檢驗,真正在市場上站住腳了,才證明我們特色産業做好了。

  記者:習近平“三農”思想為發展特色現代農業指明瞭方向,我國未來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應該怎樣走?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辛鳴:毫無疑問,現代農業要依靠現代生産力水準的發展,特色是現代農業裏邊很重要的內在因素和內在要求。如果説我們現代農業的發展不能有鮮明的特色,不能把自己的特色真正做大做強,那麼你的現代農業也不可能在整個的農業發展競爭中間居於領先地位,獲得市場優勢。

  要把我們各地的特色給做出來,讓現代農業真正具有各自的特色,既有福建特色的現代農業,又有河北特色的現代農業,還有浙江特色的現代農業。當我們真正做到這樣的時候,就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中國特色現代農業。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