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北京打車為什麼難?計程車司機披露心事,上萬輛車在高峰期“躲活兒”。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馬上就要到春運了,北京已經存在的計程車“打車難”問題,很可能會再次凸現出矛盾。偌大的首都,打車究竟難在哪呢?今天出版的人民日報採訪了北京“的哥”,他們説了心裏話。
這位“的哥”説:“人叫人不來,錢叫人準來”!我們幹活就是要掙錢,但這個時間段拉活兒不掙錢!
他算了一筆賬,高峰期堵車嚴重,跑一路連本都不夠。除去油錢、份兒錢,根本不掙錢,有時還虧,還不如找地兒“趴著”,吃飯歇會兒,或者把雙班車的交班時間安排在這個時間段。
通過計程車司機的難言之隱,我們能夠發現,計程車的亂象,或許就“亂”在管理上,那麼,如果路通暢了、份兒錢減少了,是不是就能解決問題呢?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彬就此事發表他的觀點。
每到上下班高峰期,北京打車真是難,有人就説了,有時候等了半個小時不來一輛空車,那時候真盼能來一輛黑車,貴就貴點兒,認宰了。為什麼高峰期計程車這麼少?的哥説了,很多車都在這時候躲活兒,找個地方歇一歇,因為高峰期跑車反而會虧本。細究其中的原因,除了堵車嚴重造成耗油之外,還有沒有其他原因呢?
張彬:當然有很多原因了。除了早晚高峰的時候費油的問題,最主要是擁堵的狀況。以北京為例,這種擁堵造成了兩個情況,一個是肯定油耗要增長,另外一個對於出租司機來講,他們一天干12、13小時是一個常態,這種情況下堵車的時候是深一腳淺一腳,快一會兒滿一會兒的時候往往會造成疲勞駕駛,或者造成意外,會讓計程車司機的身體更勞累,因此借這個時間休息休息,可能對司機來講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最主要的是,以北京為例,很多的計程車司機選擇在這個時候進行兩班對倒,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呢?拉不出活來,平常一個小時能拉四個活,擁堵的時候一個小時可能也就拉一個活,性價比就沒法比了。另外一個,反正都要交接班,交接班總是要耽誤時間的,與其耽誤在平時路好跑的時候,不如耽誤在路擁堵的時候。所以北京就會出現一個非常神奇的景象:越是早晚高峰的時候,你在很多交接班的地點會看到無數輛的車在那,然後司機師傅喝著茶、抽著煙、聊著天,拉著家常,讓你看著非常生氣,可是你還真不能把所有的怨氣都發泄在司機師傅身上。
還有一個現象是,不是高峰期打車也難。比如,記者調查發現,工作日的上午10點,在東直門交通樞紐,早高峰時段已經過了,路邊打車的市民仍然不少,最著急的是打不到車。空車直接駛過的現象很常見,不打表要價、議價的也有。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張彬:有的時候北京計程車在非高峰時間段他也不願意停,一個是不願意往城裏走,因為非高峰時間段城裏同樣擁堵,這是一個因素。還有一個,有的地方對計程車有一些嚴格的限制,比如説停車的問題,比如對能不能攬活、拉活的問題都有一些限制,如果因為停車或者攬活被交管部門或者其他的管理人員罰款,那可能就得不償失了。再加上以北京西客站和北京站為例,這兩個站基本上接近於市中心,打車現象非常緊張,主要原因還在於比如説要收管理費,我拉一個活才十塊錢就要收一塊錢、兩塊錢,性價比上還不如在邊遠地區或者在周邊跑一跑。
我曾經問過北京的計程車交管部門的領導,是不是要增加計程車,當時他就跟我説,若干年之內我們都保證在六萬六千輛左右。根本不是計程車不夠的問題,國際化大都市紐約才一萬五千輛,東京才一萬兩千輛,倫敦還不到一萬輛。計程車問題不是一個小的問題,解決好計程車問題,某種程度就是在為北京的擁堵問題在進一步支招。
最近,北京市交管部門針對計程車違規行為推出處罰措施,計程車司機拒載、議價等行為將停崗1年至3年,進入“黑名單”的駕駛員不得被錄用,但這引起了部分人的擔心,這種一味的懲罰可能會讓更多人在高峰期打不到車。看來,光靠這種“堵”的辦法是行不通的了?
張彬:我覺得《人民日報》的一篇文章非常有意思,裏面説了一個婦孺皆知的道理:制度管人不一定成,但是錢管人一定會見效。怎麼才能讓計程車司機在高峰期有積極性,怎麼能讓他在雨雪冰凍天氣願意出車去解決北京的交通困境,我覺得光靠高風亮節,光靠我們的雷鋒車隊可能難以達到,更多要靠市場經濟的經濟杠杠來控制。
國外有很多先進的經驗,包括韓國的計程車行會,日本的計程車工會,美國的一些制度等等,能不能借鑒過來為我所用,甚至徹底取消計程車公司,把它變成一個個體的行為?再有一個是,目前大的變革不是一步到位的,比如説雨雪天氣我們是不是能給予出租司機補貼,你出車我就給你補貼。甚至在未來,我們的計價器能不能在高峰擁堵時段提高它的等候時間的錢數。
先要以人為本,進行人性化管理,然後再用剛性的制度作為監管,只要監管到位,比如説舉報機制非常健全、及時,我想就能避免計程車亂象的問題。計程車不是一個通勤工具,不是一個公共交通體系,所以你打車就要付出額外的代價,比如説在高峰時段價格可能會有所浮動,這個完全可以接受。這種形式其實恰恰是一種市場經濟的運轉方式,這樣才能真正盤活北京的計程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