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海河之畔336.9米高的天津環球金融中心,到仍在建設中的于家堡金融區。天津新一輪金融改革與創新熱潮,正在浸染這座在歷史上曾幾度輝煌,並一度迷失的金融城市。
自2006年國務院發佈《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將濱海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後,天津金融産業終於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而發展“現代金融業”,則被視為其追趕北京、上海金融中心建設的差異化全新定位。
六年來,天津異軍突起的PE、租賃等“現代金融業”,以及已連續舉辦五屆的“融洽會”,正成為天津金融的“新招牌”。
然而,金融創新並非一蹴而就,在理想藍圖與現實圍墻間,天津金融改革仍面臨制度、資金和人才等現實困境。
“築巢”成功後,如何“引鳳”、“留鳳”?在各地大興金融規劃區熱潮中,仍處於建設初期的于家堡,如何探尋適合於天津的金融創新的發力之道?這不僅是天津金融主管部門日思夜想的問題,也是目前中國區域金融改革與創新繞不開的課題。
6年發展勝過30年
金融城的迷失與再造
5月20日,距離第六屆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簡稱“融洽會”)還剩21天,位於天津市南京路10號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協會辦公樓異常忙碌。
作為天津股權投資基金協會會員部部長,安向東正和他的團隊在為即將於6月10號在天津召開“融洽會”,做著大量而繁瑣的客戶回訪和確認工作。
而在遠隔千里之外的成都高新創業園內,一家科技型創業企業負責人也正期待在“融洽會”上的“快速約會”活動上,找到看上自己項目的“資金方”。屆時,他將和園區內幾家同樣面臨融資困境的同行,一起前去天津“碰運氣”。
“快速約會”是歷屆天津“融洽會”的特色活動,會議期間,每個擬融資企業均可在事先與投資機構方,在快速約會區域與投資機構進行約30分鐘的封閉會談。這種高效的洽談會機制,正吸引著來自海內外的私募股權基金與中國中小企業在此快速對接。
作為國內外規模最大、影響最廣泛的投融資盛會之一,天津已連續成功融洽會舉辦五屆。五年來,該展會已累計參會人數達3.45萬人次,融資成功額近1177.6億元人民幣,被國內外媒體稱之為“資本的盛宴”。
事實上,“融洽會”僅是近年來天津金融創新成果的一個縮影。
而在此之前,天津這所昔日的“中國北方金融中心”城市,曾經歷過長時期的“迷失”。
在歷史上,天津曾是中國近代金融業的發祥地之一,素有“南有上海、北有天津”之稱。然而,在建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天津在金融領域,一直落後於國內其他大城市。以至於美國《華爾街日報》曾在一篇名為《醒來了,天津》文章中寫道,“與北京近在咫尺的北方港口城市,天津似乎一直都在沉睡之中……”
2006年5月26日,國務院正式發佈《關於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有關問題的意見》,明確天津濱海新區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並“鼓勵鼓勵天津濱海新區進行金融改革和創新,在金融企業、金融業務、金融市場、金融開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則上安排在濱海新區先行先試。”
“中央的意思是,通過這樣一個支援使天津濱海新區能夠儘快發展起來,帶動環渤海地區儘快建成中國的第三增長極。”回憶六年前的往事,天津市政府副秘書長陳宗勝告訴記者。
此後,國務院、天津相繼出臺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來支援濱海新區金融改革試點。
天津市政府部門曾對過去幾年做過一個這樣總結——從2006年到2011年,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保監會、國家外匯管理局等7個部委先後發佈15個文件,涉及開展股權投資基金試點、船舶産業投資基金試點、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等方面,指導推動天津金融改革創新。天津濱海新區近6年的發展速度與成績勝過以前30年。
在經歷長時期的迷失後,天津這座曾經的中國北方金融中心,正在借助國務院的政策東風,以濱海新區為基點,努力找回自己在中國金融版圖中的地位,但如何找到適合天津濱海新區的金融定位,仍是擺在天津金融部門的一道迫在眉睫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