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京津冀都市圈:如何扶貧“環京津貧困帶”

時間:2010-08-09 11:1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地方:發展性補償機制比直接給錢更長遠

  河北省張家口、承德地區是北京、天津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態屏障,兩地在自然條件差、自身水資源緊缺的情況下多年來為兩個直轄市無償提供用水。張承兩地政府部門認為,京津給予發展性補償比直接給錢更長遠,經濟發展上去了才能有更多財力投入生態保護,希望這一機制擴展到更寬領域,解決一些實際困難。

  採訪中,張承兩地政府部門普遍認為,鋻於承德市水利基礎設施欠賬較多,防災減災能力差,應建立一種長效機制,對於生態環境恢復和長期有效保護水資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作為經濟欠發達的地區,靠自身力量難以長期承擔京津上游水資源保護的重擔,長期依靠“吃補貼”也不現實,國家應借鑒浙江義烏的水權交易形式,按照“誰治理誰受益,誰使用誰付費”的原則,著手研究包括水資源使用權損失補償政策、限制傳統工業發展權益損失補償政策、生態工程管護費用補償政策等特殊的資源環境保護損失補償政策等。

  二、水利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享受國家對西部地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政策。張承兩地自然條件和貧困程度不亞於西部,所承擔的責任壓力大於西部,不僅是京津的生態屏障,更是京津安全的“護城河”,承擔著其他西部地區所沒有的政治、生態、社會責任。

  三、建立京津冀高層領導定期聯席會議機制。每年定期召開一次會議,採取輪流坐莊形式,回顧和議定重大合作事項,制定促進共同發展的區域政策和重大措施。設專門協調機構負責落實聯席會議確定的任務。

  四、深化京津對張承地區在農業、旅遊、科技等項目合作的支援政策,將張承地區列入區域發展統籌考慮。

  門檻偏高 對接不暢

  承德蔬菜難進北京超市

  專家認為,農業合作有望成為京津冀統籌發展的一個突破口

  農超對接不暢,“小姐身子丫鬟命”

  承德市農牧局農業科負責人姜澤德表示,承德外輸蔬菜大部分供應北京,但銷售渠道主要是對北京的批發市場,而進不了超市,效益上差幾倍。

  “這樣的西蘭花,在北京超市一斤賣5塊多,我交給北京新發地批發商也就1塊多,價格差得懸殊。”在承德市承德縣的一處特菜大棚區,承德民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張國民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張國民目前種植了1000多畝蔬菜,包括蘆筍、西蘭花等。張國民説,蔬菜進北京超市比較難,一方面缺少龍頭加工企業推介和包裝,另外一個品種動輒幾萬元的上架費、攤位費等,實在難以承受。再有,由於交通限制,運菜車只能夜間進入北京市城區。一次供應三五百噸的蔬菜,超市不可能老是夜間派專人收貨。

  在灤平縣大屯鄉小城子村的蔬菜基地,承德中瀚有機食品公司技術總監張萬革説,他們的部分蔬菜品種已經取得有機蔬菜認證,但目前主要還是銷往北京的新發地蔬菜批發市場,就好比是“小姐身子丫鬟命”。北京超市的準入門檻普遍偏高,不要説普通農戶,就是他們這樣有一定規模的蔬菜種植公司也覺得收費偏高,在與超市接洽中明顯處於弱勢。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