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價到底高不高
那麼,目前出現的交易量和價格的雙上漲,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中原地産分析,地王的刺激是直接原因,北京市商品房供應量不足也推動了價格的暴漲。目前北京商品房存量房源僅有88110套,相比去年同期的135690少4萬餘套。
“2009年釋放的天量信貸資金導致所有的開發商現在都不缺錢,肯定不會降價。”北京聯達四方房地産經紀公司總經理楊少鋒告訴記者,由於2008年地産調控力度很大,之後的房産建設明顯放慢,結果在今年出現了供應的斷檔,而央企地王的出現又激化了這種供需矛盾,讓購房人覺得房價肯定不會降,再不買房就更加買不起。
面對當前樓市,北京師範大學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認為,之所以出現這種暴漲,還是因為供應量太少,“我想買都買不到。”
然而,對比收入增長速度,四環以內超過3萬元的房價,究竟是真實的住房需求還是地産的泡沫浮現?
董藩肯定地認為,是真實的購房需求。“全中國所有領域的頂尖資源都集中在北京,什麼好事都是北京先有,加上中國人濃重的首都情節,北京的房價怎麼可能不漲。”董藩説,對北京的普通人來説,房價是很高,但對全國各地都想在北京買房的有錢人來説,北京的房價一點都不高。
“全國各地的人都想涌進北京,住房的需求很難改變。”董藩説,比如在北京工作的白領買了房,過幾年父母退休了,可能也選擇到北京定居,那麼這個白領肯定要考慮換一個大房子,或者再買一套房。
在董藩看來,這是一個矛盾。如果北京的房價降下來,勢必會有更多的人涌進來,這個城市不得不不斷擴張;而如果房價高居不下,普通人的生活也會受到影響,買不起房的抱怨會越來越多。
“從我們門店的統計來看,現在的購房需求大多還都是真實的購房需求。”中原地産華北區董事總經理李文傑告訴記者,這其中有改善性的購房,也有保值增值性的購房,短線炒房的比例並不高。
高房價能不能與普通百姓無關
高漲的房價是最近幾年來北京市經久不息的老話題,不論是白領還是退休職工,都能對買房賣房的話題説上幾句,有些還相當專業。
面對不斷高漲的房價,政府也在不同的時期出臺了不少的調控政策。在制度層面,在2007年之前,還沒有保障性住房的提法和建設。2007年之後,住房的類型開始增多,代表保障性的經濟適用房、兩限房、廉租房等開始增加建設,政府試圖通過保障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來化解高房價帶來的種種問題。
“這段時間國家對控制房價出臺了不少措施,包括近期要求央企退出房地産市場以及控制土地的政策,但從根本上説,如果土地財政不改變,遏制高房價的願望很難實現。”胡景暉説。
就在最近一段時間,胡景暉參加了好幾個會議,都在討論北京市的住房制度體系。“總體來説,政府部門將在今後加大保障性住房的供應。”胡景暉説,但在操作層面上,很有可能出現一些變化。
胡景暉告訴記者,從他最近參加的會議來看,北京市很有可能暫停經濟適用房的建設,轉而增加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的建設。
“據説,政府會建設一批廉租房和公共租賃房,以市場價的70%出租給符合條件的人群。”胡景暉説,政府還可能通過租賃土地的方式,讓開發商和一些機構建設公共租賃房。此外,兩限房的覆蓋範圍也將增大,其申請門檻會降低。而且,可能適度向非北京戶籍的人群提供保障性住房。
“在幾個會議上,還提到了一種新的住房供應方式,就是以每平方米15000元-20000元的價格集中供應普通商品房。”胡景暉告訴記者,這個構想,就是把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問題,納入政府可控範圍,高價商品房則交給市場調節。把有錢人的住房,跟普通人的住房分開。
胡景暉表示,這樣能穩定住對住房的恐慌性情緒,如果普通人的住房需求能夠通過政府得到保障,就不會全都擠在高房價商品房市場。房價也就有希望趨於穩定。
“這些調整的具體細節還在討論中,很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幾週內公開”胡景暉説。
楊少鋒也聽到了類似的資訊。他告訴記者,中國房地産的最大矛盾是,利益都流到了政府部門和開發商手中,普通百姓沒有得到利益。如果北京市能在保障性住房做出大的改進,就意味著將土地拍賣的部分利益讓渡給了老百姓。如果真能夠保障大多數普通人的住房問題,高房價也就跟普通百姓無關,只是有錢人的遊戲。 (李松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