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龍岩:綠色崛起正其時

  時間:2012-12-04 10:04    來源:福建日報     
 
 

  綠色發展,正成為閩西發展最亮麗的底色——

  家園充滿綠意。作為全國重點集體林區,龍岩森林覆蓋率78%,居全省第一。“生態龍岩”建設持續發力,中心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16%,名列全省第一。

  發展更加綠色。去年,全市工業增加值625.81億元,比上年增長18.8%,工業二氧化硫排放量卻下降9%,化學需氧量減少2.42%。閩西紅土地天更藍、水更清。

  “十八大報告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這更堅定了我們閩西老區推廣‘長汀經驗’,發展綠色經濟,建設美麗家園的決心。”十八大代表、龍岩市委書記黃曉炎説,“我們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實現紅土地的綠色崛起。”

  滴水穿石,

  著力建設全省最綠地區

  12月1日,時值寒冬。

  雨後閩西,山巒俊秀,層林疊翠。車行鄉間公路,河邊,常見白鷺翔飛;路上,常有枝條抽打車窗。

  記者登上長汀河田最高峰烏石崠。站在觀景臺上,遠眺四週,萬畝山林匍匐腳下,滿目蒼翠,生機盎然,全然無法想像這裡曾是“晴三天,鬧旱災;雨三天,鬧洪災”的全國水土流失重災區。

  “綠色已成為龍岩最靚麗的名片。”陪同採訪的同志自豪地對記者説。

  龍岩之綠令人矚目,然而,這一優勢並非與生俱來。

  這裡曾經面對“山光、水濁、田瘦、人窮”的生態困境——龍岩是我省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之一。據1985年遙感普查,龍岩水土流失面積為374.7萬畝,佔其土地總面積的13.13%。其中,長汀縣水土流失面積達146.2萬畝,佔該縣國土面積近三分之一,其水土流失歷史之長、面積之廣、程度之重、危害之大,居全省之首。

  這裡也曾面臨資源型城市産業發展的轉型之痛——龍岩在福建是個相對資源富區。從上世紀90年代起,依託資源優勢,龍岩市各類小水泥、小煤礦企業遍地開花。據不完全統計,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龍岩就先後辦起了180多家水泥廠,煤礦、養豬場更是遍地開花。當時支撐全市經濟發展的9大工業行業中,竟有7個都屬於原料高耗、利用率低的資源型産業。

  水土流失、無序開發,成了閩西人的心頭之痛。

  改變困境,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壯士斷腕的勇氣和進則全勝的氣概!

  閩西人開始了史無前例的水土治理進程。一任接著一任幹,持續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恢復植被。經過10多年的艱苦努力,長汀縣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10多萬畝,森林面積增加近10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近20個百分點,創造了南方紅壤區治理水土流失的奇跡。

  加快植綠種綠步伐。3年多來,龍岩共投入10億元用於公園綠地建設,中心城區基本實現了“500米見綠”的目標。

  2010年1月,龍岩啟動實施新一輪封山育林;2012年3月起,全面禁止煉山造林。目前,龍岩生態公益林面積達到800萬畝,建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4個、自然保護小區455個,為龍岩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生態安全保障。

  為了讓藍天重現,龍岩市實施“藍天碧水工程”,加快了對水泥、礦業等優勢産業的整合,實行産業綠色改造。關閉小煤礦上千家,取締小水泥廠近百家,開始了資源型城市發展的艱難轉型。

  與此同時,龍岩對新引進的工業項目,實行環保一票否決和環保第一審批權機制,改變以往對所有産業、項目都扶持的“普惠制”優惠政策,重點扶持機械、電子、輕工、新型建材等低碳、綠色項目,通過政策引導優化工業投資結構。近年來,一大批有可能帶來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的項目被拒之門外,一般工業項目低水準擴張和重復建設得到有效遏制。

  山變綠了,天變藍了,龍岩綠色發展的思路也更清晰了。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閩外貿出口增幅持續回升 通關便利化減輕企業負擔       福建“十二五”實現單位GDP耗地降低30%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