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兩岸專家建議設立廈金特區 共創兩岸自貿區

  時間:2010-07-13 10:34    來源:廈門商報     
 
 

廈門金門門對門,兩岸學者建議建“廈金特區”。(資料圖片) 藍添藝 攝

  從“海西”概念提出到2009年5月國務院發佈支援加快海西建設,外加前不久兩岸ECFA的簽訂,海西經濟區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正如廈大臺研院副教授石正方所言,“如果説本世紀頭20年是全面推進海西建設的關鍵期,那麼,現階段則是關鍵期中的關鍵。”

  然而,海西區域歷史基礎薄弱,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甚至有學者認為,“海西僅軟硬體方面,落後珠三角、長三角區至少十年。”而在廈大臺研院30週年院慶之“海西戰略與兩岸區域經濟整合”研討會上,兩岸專家也對此表示擔憂,“如不能在短期內集中優勢資源形成增長極,帶動整體區域的發展,將會錯失發展機遇。”

  那麼,機遇在哪?兩岸專家學者提出成熟新設想:既然海西立意根本之一在海西,與臺灣一水之隔的廈門配套也很成熟,不妨聯手金門設廈金特區,在管理機制上取得突破,甚至謀求設立閩南金三角地區作為改革實驗田,進而形成合力推進海西建設。

  廈門優勢減弱?

  “廈金特區是廈門發展的突破口”

  平潭作為福建省先行先試的重要載體,被規劃成為海西經濟區建設的重點實驗區。但廈大臺研院經濟所所長石正方提出,平潭立意無疑是好的,但就其發展而言,卻難以在短期內收到預期的實效。平潭雖有較大力度的政策傾斜,但海西對其他已發展的區塊如廈門等地如果關照不夠,未能納入規劃,就會“格局太小,無法形成區域協同發展的高效率。”

  如何擴大格局?石正方認為,在開發平潭同時,不妨同時推進基礎雄厚的閩南地區對臺綜合實驗區建設,“此前眾多學者已經提出廈金特區、廈門兩岸融合綜合試驗區等概念,這些試驗區除具有經濟整合的功能外,更可以加強兩岸的社會融合。”

  臺灣競爭力論壇執行長謝明輝早在2002年就提出“建廈金特區”概念。雖後有平潭島開發呼聲不斷,海西建設有了新內容,但謝明輝依然堅持己見,“不要小看金門,雖然只有8萬人口,背後卻連接著大臺灣,可以使廈門‘脫胎換骨’。”他所提的“廈金特區”不只包括廈門與金門,未來還將泉州、漳州納入規劃發展,形成不同制度的試驗田和緩衝區。這樣,“廈金特區”就有望成為‘擁有1400萬人口的國際級大都市’,這對海西的發展是很有意義的。”

  這與石正方設立“閩南金三角地區為全國綜合配套改革實驗區”相符,她説,也就是在這個區域爭取中央政府支援,突破現有的行政壁壘,實現行政區合一的管理機制,廈漳泉城市聯盟發展就會落到實處。

  合體如何運作?

  “經貿自由化與一體化先行先試”

  對於廈門在海西建設和對臺合作中的作用和定位,廈大臺研院經濟所副所長唐永紅認為,可將廈門經濟特區建設成為“兩岸經貿自由化與一體化先行先試區”。

  唐永紅認為,在特定的自由化與一體化的內容在兩岸整體層面尚不具備條件推進的,可以在海西區先行先試。而從區位與服務區域條件、港口與物流條件、成本效益條件等角度綜合考量,他個人更偏向選擇廈門。

  要建設“兩岸經貿自由化與一體化先行先試區”,除廈門經濟區自身轉型為集自由投資、自由貿易、自由金融等多項功能于一身的集約化綜合型自由經貿區外,更重要的就是尋求跨關境發展。而與金門合作無疑是廈門的最佳選擇。唐永紅為廈金合作“量身”設計了兩步走戰略,首先是建立開放性的多功能綜合型廈金自由貿易區,整合廈金兩地的海港、空港及其他經濟優勢,將其建設成為海峽兩岸的國際貿易中心、物流分撥中心和以高科技産品為主導的加工製造中心,成為海峽兩岸與國際物流鏈的重要環節。在此基礎上,第二步便是建立更加開放的廈金自由經濟區,實現生産要素的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最終發展成為國際化區域經濟中心。

洪奇昌 資料圖片

  洪奇昌: 廈門應建成生態人文城市

  戴著黑框眼鏡、來過廈門多次的洪奇昌9日在參加完廈門大學臺研院30週年慶典時意猶未盡地説:“今後如有一些商業、經貿活動,還會再過來參加。”

  曾任臺灣海基會董事長的洪奇昌,對兩岸關係涉足甚深。廈門對他來説並不陌生,而且“這裡與臺南最相像。”這種相像拉近他對廈門的親近感,“腹內”也有好建議:“廈門要看到整個區域産業能量,這種就是當地政府要去思考區域經濟定位。如大廈門區域經濟不一定要與珠三角、長三角相同。産業結構建立需要相當時間。”

  在他眼裏,廈門“應該要成為一座生態、生活、旅遊的人文城市。”不過,當被記者問及“會考慮來置業嗎?”洪奇昌的回答是,“噢,當然不會。我本來不是做‘投資事業的人’,我是做‘做政策研究的人’。”但他並不否認“也許會來這裡旅行,鼓浪嶼很漂亮!”

  至於臺南廈門兩城市將來兩岸發展遠景,“你對臺南與廈門協作方面是否會有一些動作?”他可沒拒絕,“再説,好不好?”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非 藍添藝 攝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非

  ECFA超WTO 海西超ECFA

  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的簽署,是兩岸經濟交流逐步實現正常化後,兩岸經濟合作制度性安排的啟動。

  ECFA較WTO來説,條件更加優惠,準入門檻更低,因此ECFA是超WTO的。而ECFA是兩岸之間關於經貿合作與一體化發展的總體框架協定,雙方在此框架下還要分別進行兩岸貿易協定與投資協定的商簽,在此過程中,海西可在某些領域進行先期探索和實施。如在設立兩岸金融合作試驗區以及臺灣服務業市場準入等方面爭取中央更多的政策支援,積極試行兩岸金融機構設置及信貸、匯兌、結算的開放,放寬匯率、稅率、利率限制。因此,海西是超ECFA的。而廈門和平潭也可以超越海西,在某些政策上還可以更加大膽創新。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 石正方 藍添藝 攝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所所長 石正方

  對臺産業對接先考慮協同性

  福、廈、泉等海西中心城市經濟特色優勢不顯著,對臺主導産業同為資訊、機械、石化,雖在産業細分方面有所區隔,但尚不能充分體現各城市區塊的特色優勢,競爭性大於協同性,必將造成海西在對臺産業對接方面“內耗性競爭”,折損閩臺産業合作整體效益。

  海西對臺産業深度對接應充分考慮協同性,一方面要注意選擇合適的産業,另一方面在地理佈局上也要科學合理安排,如閩臺汽車産業的對接應因勢利導,使之在福州地區實現集群;文創、物流、金融等生産性服務業應鼓勵向廈門地區集中,以促進廈門總部經濟的發育形成。如此,將有利於提升産業的規模效應與集群創新效應,從而提升海西區域整體競爭力。

臺灣經濟研究院大陸所輔佐研究員 歐宜佩 藍添藝 攝

  臺灣經濟研究院大陸所輔佐研究員 歐宜佩

  兩岸應加強新興産業合作

  在海西與臺灣重點合作的産業項目選擇層面上,需要從兩岸整體産業的未來發展,以及對臺灣的影響加以考量。大致上可以將臺灣與海西的重點合作産業項目鎖定在綠色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國際物流、文化創意、金融服務等産業。特別是在綠色能源、文化創意等等新興産業的部分,其已蔚為全球重要的發展産業,同時新興産業的發展也相對較少在海西區展開,沒有既存利益者體系存在,能夠降低兩岸協商合作的阻礙,強化兩岸合作項目的成功機會。(記者 陳淩 實習生 王菲菲)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平潭綜合實驗區總體規劃報國務院審批       福建採取十項措施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目標      
廈門爭取對臺旅遊先行先試政策 鞏固對臺口岸優勢       福建建甌:生態與發展,一根毛竹挑“兩端”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