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晉江——崛起于海峽西岸的文化強市

  時間:2012-04-16 15:27    來源:中國文化報     
 
 

晉江市區全景 施清涼 攝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平橋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唯一保存完整的摩尼教遺址——草庵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交椅山古窯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拉伯人在晉江的見證——丁氏宗祠

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入選聯合國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柯派高甲戲的醜行表演藝術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掌中木偶戲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安海嗦啰嗹習俗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閩臺東石燈俗

深滬鎮文化中心

英林鎮嘉排村農家書屋

晉江大劇院

晉江市博物館

晉江市圖書館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施瑯宅祠

五店市傳統街區規劃效果圖

  晉江是全國著名僑鄉和臺灣漢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地處福建東南沿海,距金門僅5.3海裏,陸域面積649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21公里。祖籍晉江的華人華僑、港澳臺同胞200萬人左右,晉江本土104萬人,故有“海內外300萬晉江人”之説。晉江自古為歷史文化名城泉州之首邑,唐開元六年置縣,商通四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人文薈萃,為“千人進士縣”,素有“泉南佛國”“海濱鄒魯”的美譽。1992年,晉江撤縣設市,2001年被福建省列為中等城市。

  當代晉江人以“誠信、謙恭、團結、拼搏”的晉江精神立市,民營經濟十分活躍,是聞名遐邇的“中國品牌之都”,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居全國第7位,經濟實力連續19年居福建之首,經濟總量佔泉州的1/4、全省的1/16,榮獲“全國文化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和首批“全國現代民間繪畫之鄉”“中國民間文化藝術(民間戲曲、燈謎)之鄉”“全國武術之鄉”“全國游泳之鄉”等稱號。經濟與文化比翼齊飛,經濟社會建設的“晉江經驗”和文化建設的“晉江現象”,使晉江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建設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今後一個時期,晉江將圍繞“建設經濟強市、打造幸福晉江”的發展方向,大力實施“産業提升、城建提速”的基本策略,努力建設現代産業基地、濱海園林城市,全力推動晉江新一輪大發展、大跨越。在此背景下,尤其是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召開之後,晉江文化工作迎來了一個大發展、大繁榮的有利時機,以文化建設促進科學發展已成為晉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高度共識和必然趨勢。2012年4月中下旬,福建省文化廳與晉江市人民政府將簽署《福建省文化廳 晉江市人民政府推進晉江文化繁榮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力促晉江率先建設成經濟文化強市。

  誠如晉江市人民政府市長劉文儒所言:“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文化建設對於傳承歷史、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晉江文化工作重點將從樹立文化的自覺自信、做好文化發展規劃、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推動文化産業升級、加快文化産業體制改革、強化文化人才支撐、加大對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著手,突出以“文”惠民,繁榮發展文化事業;以“文”興業,發展壯大文化産業;以“文”聚力,推進文化創新發展;以“文”為媒,增強晉江文化影響力,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設施建設與人才培養並舉

  近年來,晉江市堅持以政府為主導,動員社會參與、群眾共建共用,不斷加大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力度,市、鎮、村(社區)三級文化設施拔地而起,為晉江市民的精神文明活動提供了更新更好的載體,營造出生機盎然的文化氛圍。

  市級文化設施建設起點高。晉江市博物館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館藏文物量居全省縣級館前列,是福建省一級達標博物館、國家二級博物館。轄有施瑯紀念館、李五紀念館等一批分館,其中泉州古代外銷陶瓷館為“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産考察點——金交椅山窯址的展示館。晉江市圖書館新館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現有館藏紙質文獻32萬餘冊、閱覽座位1000多個、網路節點1000多個,為福建省目前規模最大、最現代化的縣級公共圖書館,居全國縣級公共圖書館前列。該館還在企業設立分館,在社區設立24小時街區自助圖書館,目前圖書館舊館正在改建成少兒圖書分館。該館是國家一級圖書館、全國文明圖書館,曾獲2010年中國書業“年度圖書館”獎。晉江大劇院建築面積1.45萬平方米,是晉江市區繁華地段的多功能文化活動中心。晉江市文化中心規劃用地面積2.8677萬平方米,于2011年動工建設,包括文化館、音樂廳和文化名人紀念館等。晉江市文化館是國家一級館,榮獲“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先進集體”等榮譽。晉江市戲劇中心規劃用地面積1.6741萬平方米,也于2011年動工建設,包括高甲戲劇場和木偶戲劇場等設施。晉江市高甲戲劇團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高甲戲柯派表演藝術的唯一保護傳承單位。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保護傳承中心是該劇種南派的代表單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承單位。以文化中心、戲劇中心建設項目為依託,充分發揮博物館、圖書館功能,延伸建設“文化走廊”,晉江正在打造文化産品集中區。

  此外,基層文化設施建設力度逐步加大,目前19個鎮(街道)已有10個鎮(街道)完成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在建項目有5個,其餘已列入建設規劃。村(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力度逐步加大,全市村(社區)都建有文化室,全部建立村級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基層服務點。

  “人才興文”戰略是晉江市持之以恒的一項工作。近年來,晉江市以提高隊伍操作到位、破解難題的能力為重點,堅持培訓與實踐並重的原則,不斷提高廣大文化工作者的水準。制定專業人才培訓計劃,有步驟、多層次、多渠道地對基層文化人才進行培訓。如組織基層文體工作培訓班和村級文化協管員培訓班,參培人員千余人次。根據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在組織、人事、教育部門的大力支援下,大膽探索,創新方法,不斷拓寬選才、引才渠道,努力吸引優秀人才到文化隊伍中來。如通過與藝術院校合作,舉辦美術骨幹培訓班,委託培養藝術表演專業人才;增加事業單位編制,補充博物館、圖書館急需的圖書館學、電腦、中文、歷史等專業技術人員,並經過實踐磨練,使之成為單位的骨幹和中堅力量。通過設立晉江市政府星光文藝獎,舉辦十佳歌手賽、南音新秀演唱大獎賽、校園文學作品大獎賽等各種文藝評比活動,發現和培養了大批基層文藝人才,為全市文化工作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文化人才回歸工程”是晉江市的一項暖心工程。晉江擁有《愛的奉獻》詞作者黃奇石、《我的中國心》演唱者張明敏、大地藝術家洪世清、新馬文學先驅姚紫等一大批蜚聲文壇的文藝家。近年來,晉江市對分佈在海內外的晉江籍文化名人進行了普查和走訪,邀請他們回鄉參觀、采風、講學,為他們舉辦研討會、展覽活動,資助他們出版各種著述,引導他們為家鄉建設出謀獻策。如舉辦蔡其矯詩歌研討會、姚紫文學創作展、洪世清美術作品展,參與發起成立福建李煥之研究會等。在建中的晉江市文化中心,專門規劃建設晉江籍人民音樂家李煥之紀念館、海洋詩人蔡其矯紀念館,營造了尊重文化人才的濃厚氛圍,發揮了文化名人的效應,對激勵本土文化人才的成長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惠民活動與精品生産並進

  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晉江市大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精心打造、實施群眾文化活動,並逐漸成為獨具特色的品牌活動,同時還把文化活動延伸到基層,讓群眾共用文化發展成果。每年一屆的僑鄉燈謎會已舉辦了20屆、戲劇展演節已舉辦了24屆、南音演唱節已舉辦了5屆。此外,還有不定期舉辦的詩歌節、企業文化節、旅遊文化節、廣場文藝表演周、節慶歌舞晚會、文化三下鄉、書畫攝影展覽等。據不完全統計,晉江市每年舉辦的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1000多場次,全市103個民間文化社團和根植于農村的22個民間職業演出團體活躍了農村、社區文藝舞臺,晉江市高甲戲劇團每年在基層演出場次達250余場。四年一屆的文化藝術節則全面展示晉江文化成果,為全市文化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展示平臺,為人民群眾提供了豐盛的文化大餐。

  積極開展農家書屋建設工程,並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實現全市農家書屋全覆蓋。市、鎮分別投入資金,創建、命名25個文體建設示範村(社區)。實施農村數字電影“2131”工程,啟動數字電影進基層,基本實現每個行政村(社區)每月放映一場電影。晉江市圖書館積極開展優質服務活動,通過設立基層圖書流通點,舉辦“送書下鄉、進社區”“全民讀書月”等活動,全面服務群眾。晉江市博物館及其下屬紀念館全部實行免費開放。

  此外,晉江市還引導社會力量,特別是民營經濟力量,參與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在企業的熱心贊助下,“同一首歌——走進品牌之都晉江”“青春萬歲——走進世界茄克之都晉江”“激情晉江”大型文藝晚會等一批大型的文藝演出紛紛精彩上演。

  用心打造精品,注重傳承提升,是晉江繁榮文化事業的又一特色。近年來,晉江以精品創作為龍頭,精心組織“新發展、新品位、新晉江”文藝創作活動、“聚焦城市建設”文藝采風活動和“中國作家看晉江五店市正月筆會”,舉辦“晉江文學現象”“晉江詩群”研討會,在全市掀起文藝創作熱潮。詩書畫、影謎劇、歌舞曲全面推進,一批文藝作品多次獲得各級各類大獎。高甲戲《金魁星》獲國家文華新劇目獎、曹禺戲劇文學獎,《花婆鬧春》、《金龍煥彩》等劇目連續5次入選中央電視臺春節戲曲晚會;木偶戲《五里長虹》榮獲國家文華新節目獎,《清源仙女》獲“金獅獎”銀獎;歌曲《春暖閩南》、舞蹈《風采僑鄉女》分獲群星獎銀獎、銅獎,話劇小品《看家》和論文《文化館學論稿》雙獲群星獎金獎;《蝴蝶、蝴蝶,你飛吧》、《福氣旋鼓福氣娃》獲“小荷風采”全國少兒舞蹈獎金獎;電視連續劇《施瑯大將軍》獲第十屆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書法《隸書冊頁》獲首屆全國冊頁展三等獎……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晉江市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獎項的文藝作品近20件,獲福建省政府“百花獎”等省級獎項的文藝作品近百件,文壇藝苑呈現出蓬勃發展、昂揚向上的良好態勢。

  遺産保護與産業發展並重

  晉江市不斷加大對傳統文化的挖掘與保護力度。在文物保護上,堅持文物工作“五納入”原則,在抓好專業文物管理隊伍建設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群眾性文物管理隊伍建設。開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已公佈4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第5批正待公佈。現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124處,其中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安平橋、草庵、丁氏祠堂、施瑯宅祠、金交椅山窯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0處,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處(福全村)。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四有率”達100%。晉江市博物館有藏品6000多件,其中一、二、三級文物1200多件。在新中國成立60週年福建文博成就展入選項目名單中,晉江市博物館新館入選“博物館新館建設成就”;“海天萬里故園情——晉江華僑華人歷史展”入選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獎;施瑯宅祠保護工程併入福建涉臺文物保護工程,金交椅山古窯址併入“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成功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錄,一起入選“文物保護成就”;庵山青銅時代遺址和金交椅山宋代窯址入選“文物考古新發現”。近年來,一批文物保護單位得到了很好的修復。草庵摩尼教遺址公園的總體規劃及公園內的龍泉書院建設,華表山古寨修復工程,金交椅山窯址的綠化、景觀建設,均有序推進。

  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上,注重遺産的弘揚和傳承。晉江承辦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戲劇類傳承人暨高甲戲柯派醜行表演藝術研討會。晉江市木偶劇團、高甲戲劇團進京參加“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專題展”和“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珍稀劇種展”,受到中央領導、各級專家和首都觀眾的認可,並與市文體局同獲“文化遺産日獎”。建立完備的傳承人體系,現已建立市、鎮分級保護制度和保護體系,編制保護名錄。截至目前,晉江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項目共6項(高甲戲柯派表演藝術、晉江布袋木偶戲、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靈源萬應茶、端午節安海嗦啰嗹習俗、元宵節閩臺東石燈俗),省級9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7人,省級9人。其中,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晉江還與央視電影頻道合拍首部反映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的電影《柯賢溪》;成立晉江市南音藝術團,設立嗦啰嗹、燈謎、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傳習點,成立高甲戲(柯派)保護示範點及中醫養生(靈源萬應茶)保護示範點。同時,晉江把深含著閩南傳統文化精髓的優秀民間藝術、民俗表演引入校園、企業,如舉辦“百場木偶戲進百校”活動,開發校本課程,把學校和企業作為培養鄉土文化文藝人才的場所及傳承鄉土文化知識、技藝的陣地,使傳統文化得以傳承,被評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先進集體”。

  重視挖掘整理地方文化資源,連續推出“晉江文化叢書”5輯32卷,逾750萬字,涵蓋晉江的歷史、人文、地理、建築、民俗、掌故和文學創作,林林總總,蔚為大觀,堪稱晉江的文化志和文化百科全書;整理出版《弦管指譜大全》(2集)、《弦管過支套曲選集》(2集附DVD)、《弦管古曲選集》(8集),成為搶救、保護和傳承音樂活化石南音的珍貴資源;編輯出版《古檗山莊題咏集全編》、《晉江現代民間繪畫作品選》、《洪世清洪世川藝術作品集》;啟動《晉海拾遺——晉江市非物質文化遺産田野調查》編輯工程,計劃逐鎮(街道)編選一冊,全面展示晉江深厚的文化積澱。

  在做好本土文化挖掘工作的同時,晉江市近年來積極組織文化交流活動,項目涉及戲曲、文學、民俗、譜牒、文物等類別。如晉江市譜牒研究會應金門宗族文化研究協會邀請,攜43個姓的233冊族譜赴金門,在金門縣舉辦“晉金族譜聯展”及晉江文化史跡挂圖展覽;庵山遺址考古學術成功入臺交流;安海龍山寺(臺灣龍山寺的祖廟)對接臺灣各地龍山寺,推動兩岸龍山寺交流的常態化;晉江市掌中木偶劇團參加傳統文化進北大、中央音樂學院等一類高校高規格的學術交流,並先後赴韓國、法國、比利時、馬來西亞、泰國、模里西斯、塞席爾和我國香港地區演出;晉江市高甲戲劇團赴菲律賓和我國香港、澳門、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演出。舉辦晉臺書畫攝影作品聯展、國際燈謎大獎賽和福建省燈謎藝術節、海內外南音會唱、“明玉杯”海內外華文詩詞大獎賽、“逢時杯”海內外散文大賽,以及首屆海峽兩岸(圍頭)返親節、“兩岸共數一宮燈”閩臺東石燈俗活動等。

  近年來,晉江市不斷加大文化市場的宏觀管理力度,按照以“總量調控、結構管理、佈局均衡、突出效益”的原則,努力構建結構優化、形式多樣、繁榮有序的社會文化娛樂市場體系。加強文藝演出、正規網吧、音像製品、娛樂場所等文化市場監管力度,先後舉辦各經營項目的法人、負責人法規培訓班,提高經營者依法經營水準。並在強化日常監管的基礎上,做好專項整治工作,促進文化娛樂消費向高品位發展,推動文化市場經營和管理步入法制化、規範化軌道。加強行業自律,指導成立娛樂業協會、網吧協會等行業組織,為守法經營者提供服務和指導,培育做大晉江的文化市場。深入企業,加大宣傳普及“保護智慧財産權”知識,增強全社會樹立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和自主創新意識。不斷加大對學校周邊文化經營場所的整治力度,重點查處盜版教材、教輔讀物,整治網際網路服務營業場所。積極推行陽光網吧工程,在市圖書館電子閱覽室、文體服務中心和學校設立“陽光網吧”,倡導健康文明上網行為。在努力凈化未成年人成長環境的同時,通過排練優秀少兒節目、舉辦專題展覽等形式,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娛樂項目,組織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動,滿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其在豐富多彩的精神園地中健康成長。先後榮獲“全國迎奧運保穩定‘掃黃打非’先進集體”“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先進文化集體”榮譽稱號、全國“查處侵權盜版案件有功集體”二等獎。

  引導企業積極發展文化産業,制定實施文化創意産業發展及相關配套政策,規劃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園區,培育文化産業發展典型企業。目前,晉江有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福建省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各1個。先後舉辦首屆海峽兩岸文化創意産業發展(晉江)研討會和安海鎮赤店農民油畫村作品展等活動,組織參加海峽兩岸文化産業博覽會等展會,推動文化産業發展。

  在城市更新、城建提速行動中,晉江市傾力打造文化産業精品項目——五店市傳統街區。該街區位於晉江老城區青陽的核心區,是晉江城區的發源地,現仍完整地保存著明清至民國時期的傳統閩南建築群,佔地126畝。管理運營將以政府控股為主導,擬引進社會資本約3億至3.5億元,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由其負責整個街區的後續建設、運營、管理等工作。在對街區進行業態功能分區的基礎上,分期分批推向市場進行有序開發利用,重點吸引高端會所、地方小吃特産類、民俗非遺展示類、保健養生類、現代都市時尚類、文化創意類、影視創作拍攝、婚紗喜慶攝影類等相關産業入駐。通過保存傳統街巷肌裏格局、特色古建築等載體,傳承高甲戲、木偶戲、南音及其他民俗遺風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引進現代産業經營模式,以“鄉土、鄉音、鄉情”“藝術、藝苑、藝人”“傳統、傳承、傳播”為主題,計劃用5年時間,按照“福建唯一、全國聞名、世界特色”的要求,努力把五店市傳統街區打造成為晉江文化創意産業聚集地、海西文化旅遊産業重要品牌、閩臺文化交流核心區域、海外華人華僑和港澳臺同胞尋根謁祖的重要場所、海內外晉江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繼續推進文化強市建設

  在“十二五”新的歷史起點上,晉江市將按照黨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加自覺、更加主動地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要求,順應時代和實踐的發展潮流,以更加深刻的認識、更加開闊的思路和更為得力的措施,繼續把文化強市建設推向前進,為推動晉江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實現富民強市的宏偉目標做出更大的貢獻,其文化發展規劃如下:

  文化實力進一步加強,功能和影響進一步增大。打造文化品牌的亮點,找準文化惠民的切入點,在確保文化、文物工作持續位列全國先進縣基礎上,進一步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又好又快發展,形成健全、完善的城鄉一體化文化發展格局。

  文化事業更加繁榮,社會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廣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精心策劃和舉辦重大文化節慶活動,大力推進社區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廣場文化。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路,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顯著提高,品質明顯提升。全市城鄉基本形成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層文化建設新格局。

  大力推進基層文化建設。加快全市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工作,建立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在構建完備的公共文化四級服務體系上實現新突破,抓好文化服務建設項目。完善市、鎮、村(社區)三級圖書館建設,加快文化資訊資源共用工程縣級技術中心的建設,構建現代化數字圖書館服務平臺,擴大文化資訊資源覆蓋,實施知識工程。積極推進晉江博物館群建設,推進文物調查、徵集、勘察及考古發掘,提升陳列展覽水準,提高服務品質。實施“送書送戲”下鄉工程,讓基層群眾在文化惠民工程中共用文化發展成果。

  精心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著力文藝精品創作,發揮文化品牌效應,形成科技貢獻度高,保護與利用協調發展,政府為主、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文化遺産保護新格局,進一步挖掘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

  大力培育市場主體,推進文化創新。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進入文化領域,鼓勵發展動漫、創意、仲介服務機構等新興文化業態。積極參與文化旅遊項目建設,推動晉江文化與旅遊的結合與互動。加強對文化娛樂業發展的引導,實施歌舞娛樂場所陽光工程,積極推動文化行業協會與外地文化協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文藝交流活動。

  切實加強市場管理。積極創建平安文化市場,制定完善獎勵機制,對創作上有重大成果,表演上有突出成績,經營管理上實現較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人才給予獎勵。培養一支既懂文化又懂市場、具有較高管理水準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改革投入方式。建立健全政府投入公益文化事業持久穩定增長機制,制定相關財稅等政策,扶持文化産業發展。設立晉江基礎文化設施建設專項資金,鼓勵對文化事業的捐贈,切實加強文化建設資金的管理,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著力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充實晉江文藝人才隊伍。穩步推進經營性文化單位改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壯大文化企業實力,切實實行文化惠民政策。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 徐維耕 攝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