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5年內將培育200多戶億級民企集團

時間:2012-12-20 10:37   來源:重慶日報

  截至2012年9月末,以民營經濟為主力的非公經濟,已經佔到重慶市GDP的62.3%。但從品質和效益上看,我市民營經濟整體上仍然呈現小、散、弱態勢,全市135萬戶市場主體中,個體戶就佔了74%。而在上海,這一佔比僅為30%。

  針對這一狀況,重慶日報連續推出《我市個體戶總數破百萬》、《小面鋪年入百萬 卻不願升級為企業》兩期報道。

  近日,市工商聯對報道作出回應,正醞釀出臺新政,打算從推動轉型、提高産業集中度、融資服務、結對幫扶等方面著手,支援個體戶和民營企業做大做強,5年內培育打造3戶千億級企業集團、30戶百億級企業集團、200戶十億級企業集團。

  中國民企500強中,重慶僅10家

  個體戶在我市市場主體總量上佔絕對地位,只是我市民營經濟小、散、弱表現之一。

  2012年中國民企500強中,重慶只有10家,從衡量民企規模的具體指標上看,入圍該榜單的重慶企業總銷售收入1457億元,僅列全國第23位,在西部列四川、陜西、雲南、內蒙古之後居第5位。同時,這份榜單還顯示,重慶企業利潤總額位列全國23位,資産總計列全國22位,從業人數列全國23位,納稅總額列全國18位。

  2008年,包括民企在內的重慶本土企業100強中,戶均銷售收入僅為43億元,是北京的1/8,四川的1/2。

  “分工越來越細和企業規模越來越大,是世界工業化在當下的兩種趨勢。規模越大,在研發、融資、銷售和售後服務等生産環節上通常競爭優勢越明顯。重慶民營經濟也需要順應這種趨勢,以規模求效益。”重慶工商大學教授王鳴劍説。

  重慶社科院研究員王秀模也認為,産業經濟的健康格局是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作配套,從這個意義上講,大企業是決定一個地區産業經濟發展水準的關鍵,市場主體多不如企業規模大。

  民營經濟小、散、弱,既有主觀原因也有客觀原因

  什麼原因導致我市民營經濟整體上呈現小、散、弱?

  北部新區工商分局相關人士認為,主觀原因是經營者小富即安、安於現狀。我市民營經濟涉及的大多數領域,目前尚未進入市場競爭的白熱化階段,市場倒逼市場主體轉型升級的機制,也沒有形成。這導致經營者即便按照現有管理水準和企業規模經營,仍然有利可圖。

  客觀原因上,重慶德源集團董事長曹春林在接受採訪時説,民營企業在很多領域遭遇投資“玻璃門”,同時在獲取土地、資金和人才等生産性資源方面和稅收等政策的優惠幅度上,尚沒有獲得和國企一樣的待遇。

  主、客觀兩方面原因,導致我市個體戶不願轉型升級為企業,大企業也不願進一步做大做強,民營經濟市場主體一直“塊頭不夠大”。

  為鼓勵民企做大規模,2012年6月13日,我市出臺的《關於進一步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意見》,從支援民企參與國企改制重組、開展連鎖經營、參與國際競爭、加強品牌培育等方面,支援我市民企做大做強。

  不過,我市民營經濟界卻難以作出積極響應。以個體戶轉戶為例,截至目前,我市轉型為企業的個體戶,僅佔總數的千分之一。

  四個方面著力,打造一批億級民企集團

  為引導我市民營經濟做大做強,市工商聯已經擬定出一“驚人”目標:除了5年內培育打造3戶千億級企業集團、20戶百億級企業集團、200戶十億級企業集團,還包括培育打造汽摩製造、電子資訊、醫藥及醫療器械製造等5個千億級産業集群,以及生物醫藥、新型材料、物流等15-20個項目集群。

  為達成這一目標,市工商聯將從四個方面著力。

  首先是引導重點民企技術改造、先進設備引進、企業上市扶持、自主創新平臺建設、研發基地建設、民企“走出去”等,推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

  同時,促進民企間的合資合作,引導、鼓勵大型民企收購、兼併、重組,實現行業內資源整合;推動政府平臺公司參股百億級和千億級龍頭民企,實現強強聯合,擴大優勢民企股本金,以此來提高産業集中度。

  另一方面,成立專門針對民企的投融資服務機構,與國內外大型信託、基金、非銀行金融機構、金融租賃公司等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打通民企非銀行融資渠道,推動民企通過多種渠道實現融資。針對每個産業集群和項目集群,研究、形成包括上市、發債、信託、租賃、私募及收購兼併、合資合作等在內的具體融資方案體系,支援引導我市民企集約經營集群發展。

  此外,市工商聯還將開展商會、大型企業、中型企業與中小微企業的結對幫扶活動,助推中小微型企業實現集約經營和集群發展。其中,大型企業每年帶動中小微企業50-100戶,中型企業每年帶動小微企業20-50戶,5年內發展微企15萬戶。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