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憲容:中西部地區或將形成新的消費力

時間:2012-09-04 14:20   來源:東方網

  面對著新的金融市場條件,企業與個人將面臨大量投資機會,企業如何把握住這個機會成關鍵所在

  2008年爆發了一場美國金融危機,它不僅讓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週期性的衰退期,而且讓整個金融市場的利益格局與市場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種格局延伸到中國,也讓中國的金融市場利益格局與投資格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中國的金融市場,由傳統的以銀行為主導的金融體系向多元化的融資體系轉型。銀行融資佔整個總融資的比重逐漸縮小,由2003年的90%以上下降到2011年的58%。這不僅讓委託貸款、信託貸款、企業債券等融資市場出現了繁榮,而且一個與歐美不同的銀行體系正在形成。而正是這種融資的多元化、多渠道、多工具,雖然為企業融資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創造了更多的便利條件,但也讓整個國家金融體系處於震蕩中。企業投資面臨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挑戰,最後結局得靠企業自身來把握。

  此外,自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以來,為了應對突然而來的金融危機,中國政府採取擴張性的信貸政策,使得無論是貨幣供應量、信貸增長還是社會融資總額的增長都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比如貨幣供應量,1990年只有1.53萬億,但到2012年6月底則達到92.5萬億,是1990年的60倍以上,而在此同期,美國貨幣供應量增加僅在2倍左右。還有,2008年-2012年6月底,銀行信貸增長35萬億,社會融資總額達到56萬億,其年均融資額是1998-2002年期間的8倍以上。大量貨幣從銀行體系涌流出來,是近幾年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所在,也是各地房地産價格升高的原因,也讓國內金融市場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風險。

  同時,美國金融危機對以出口為導向的中國經濟造成巨大的衝擊。也就是説,外需的快速萎縮成了近年來中國經濟增長下行的重要原因。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整個國內GDP增長下降到了7.8%,其主要原因是以出口為導向的4個省市經濟快速下行所導致。比如今年上半年全國83%以上的省市的GDP增長都在8.5%,甚至有4個省市的GDP增長14%以上,但是就是廣東、浙江、上海及北京經濟增長下行到8%以下。這幾個省市的經濟增長下行過大,很大原因就在於外需疲弱,出口快速下降,當然還與房地産泡沫一定程度的擠出有關。

  可以説,在外需短時間內(至少要5-7年)難以恢復的情況下,要讓中國的經濟“穩增長”,擴大內需成了最為關鍵的問題所在。就目前中國的經濟情況來看,其內需與美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美國3億多人口,年消費達到11萬億美元,而中國14億人口只有4萬億美元,可見,中國每人平均消費不足美國十五分之一。也就是説,如果中國內需只需增加到美國每人平均水準的十分之一,中國GDP總量將實現80萬億元以上的上升,潛力巨大。此外,中國經濟不僅居民消費力低,還存在嚴重三大不平衡。比如城鄉之間、中小城市與大城市之間、東部沿海與中西部地區之間等經濟發展存在巨大的不平衡。因此,對於歐美疲弱的需求來説,中國潛在需求是巨大的,關鍵在於通過何種方式得以發揮。

  因此,為了擴大內需,不僅需要通過諸多重要的制度改革,以全面提高中國居民收入水準,讓收入與財富分配差距縮小,同時,還需要調整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三大不平衡。比如,在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商務成本、各種企業生産要素成本全面上升的情況下,沿海企業及産業逐漸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就成了一種趨勢。特別是南方地區,這些地區不僅適宜人類生存的自然環境好,而且最靠近沿海這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因此,新一輪國內沿海企業産業轉移第一站就可能選擇在這些地區。這些地區很快就可能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因此,對於企業及投資者來説,應密切關注這些地區的最新動向。觀察在這場産業轉移過程中,自己的企業可做及能做什麼,其中將存在許多機會。

  從最近中西部地區政府“十二五”規劃來看,這些經濟較為落後地區對經濟增長願望更是強烈。它們都在對自己的資源進行更好的整合。這不僅能夠為這一輪的沿海地區産業向內地轉移創造條件,也可讓本地的資源有效發揮作用創造條件。在這一過程中不僅需要大規模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還需要大量關係到國計民生的行業與企業出現,也可讓本地形成一股巨大的新的消費力。這些都是企業投資機會。企業要關注的是整體經濟發展之大勢及産業發展之方向。

  筆者曾説過,如果未來房地産泡沫能成功地被擠出,那麼中國經濟將會出現一個新的黃金十年增長期。而這個黃金增長期,其重點與發展方向可能會與當前情況有很大差別,但願國內企業及民眾真正看到這些差別與投資機會,把握好新投資機會,把自己企業做大做強,讓個人財富真正得到增長。

  總之,面對著新的金融市場條件,企業與個人將面臨大量投資機會,企業如何把握住這個機會,則成了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勝的關鍵所在。(易憲容 作者係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