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中小企業面臨三大瓶頸

時間:2012-05-09 11:19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截至2011年底,新疆中小企業佔各類企業總數99.8%,創造了新疆30%的國內生産總值,納稅佔35.9%,就業人數佔全區企業就業人數的七成以上。這其中,又以小微企業居多。2012年僅上半年,國家和自治區就密集出臺了多項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

  然而,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依然十分複雜,新疆中小企業也面臨競爭加劇,利潤下滑的嚴峻考驗。它們究竟面臨著哪些難題?面對頻頻吹來的政策春風,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又有哪些願望?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招人困難人才難覓

  新疆天寶祥食品有限公司是位於伊寧邊境經濟合作區的一家臺資公司。因為看中伊犁豐富的牛羊肉資源,2009年,臺灣採芝齋食品公司一期總投資億元在伊寧市開辦了這家公司。2010年建設投産以來,平均每年的産值在5000萬元左右。

  天寶祥總經理鐘調勳是土生土長的臺北人。他告訴記者,公司從創辦到現在,最讓他頭疼的就是用工問題。在他的公司,目前有員工100余人,但像這樣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這些員工遠遠不夠。每年,天寶祥加工牛肉1000多噸,儘管機械化的運作使牛肉深加工工序從50多道減少到20多道,但很多工序仍舊需要人工完成。

  然而,最讓鐘調勳頭疼的還是員工的勤奮程度不夠。“每個月發工資那天是員工到得最齊的時候,可一領上工資就會有一些員工‘消失幾天’才回來上班。現在人員緊缺,不雇傭他們,我們的公司就運轉不了。”公司目前的人員缺口不是小數目,他説:“如果能再招到100名員工,企業將會更快發展。但另一方面,如果人工成本一旦太高就會使公司在同行中不具有競爭優勢。”

  碰到同樣問題的,並非只有天寶祥這樣的“外來戶”。

  新疆旺利隆商貿有限公司,是落戶在伊寧市巴彥岱鎮的一家地道的本土企業。總經理宋延生通過18年辛苦打拼,從一名做食品的個體戶發展成擁有上千萬資産的企業主。在他的公司裏,每年50%的支出是用於支付人工工資和技能培訓,還有15%是為員工提供社會保險金,這些幾乎佔據了企業每年大部分産值。宋延生説:“如果企業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降低這些成本,但目前看來很難,工資少了招不來員工,工資高了對企業會造成負擔。”

  2008年,王兆榮從江蘇老家來疆創業。起初是從事管道生産,後來又拓展到鍋爐生産安裝、石油化工裝備製造等業務。在他的企業裏,有些員工的工資是按天計算的。比如,一名電焊工每天的工資是300元,但機械製造行業的成品價格幾乎10年未有大的變化,而人工成本不斷攀升,讓企業的利潤越來越低。王兆榮透露,他從事的這個行業的利潤僅為2%-3%左右。王兆榮説,中小型企業招不上人是個普遍現象。據他了解,新疆孩子到內地讀完大學再回來就業的很少。

  融資艱難發展受限

  讓王兆榮頭疼的還有另外一個難題:融資難。4年的發展,王兆榮企業資産從原來的1000多萬元增加到5000多萬元,但大部分資金都用於設備投入,流動資金少之又少。作為一家從事製造行業的企業,王兆榮的苦衷在於擁有一堆價格不菲的設備,卻不能作為固定資産抵押貸款。這幾年,王兆榮每年貸款額僅為200萬元左右。“不是我不想貸款,只是沒有辦法貸到更多的錢。沒有政府部門成立的擔保公司,也沒有合適的融資渠道,想要發展真的很難。”王兆榮一臉無奈。

  和王兆榮相比,陳繼恩要幸運些。2007年,他創辦了一家微型企業——昌吉市新農塑膠廠,專門製作加工地膜。每年9月,塑膠廠開工前夕是陳繼恩最發愁的時候。如果不能順利貸款100多萬元,就意味著當年不能正常運轉。與很多微型企業一樣,因為沒有可抵押物、沒有固定資産,只有一些機械設備,金融機構在評估企業資産時常將他們拒之門外。2011年,因為一直拿不到貸款,手裏的流動資金還差一大截,陳繼恩慌了。在朋友的介紹下,他找到昌吉國民村鎮銀行求助,經過一番資格審查後,陳繼恩拿到了120萬元的貸款,這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陳繼恩説,按照塑膠廠實際運轉需要,每年需要貸款額在250萬-300萬元左右,可是沒抵押、沒固定資産,僅憑手裏一套房産抵押才能貸款15萬元,這個數字與實際需要的貸款額相去甚遠。

  類似的情況並非個別現象。不久前,烏魯木齊市有關部門對該市部分中小企業融資需求進行摸底,結果發現,希望通過信用融資的中小企業有64家,融資需求達到8.2億元,其中每家企業的資金需求從幾百萬到上千萬元不等。

  服務缺位負擔太重

  宋延生的公司每年實際需要貸款為800萬-1000萬元左右,但實際貸款額僅為200萬元。為了爭取更多的貸款,他按照相關規定到有關部門辦理房産證、規劃證和土地證。可前前後後跑了3年,才辦上了一個國有工業土地證,剩下兩個證的辦理可以説是舉步維艱。“我的所有證照都齊全,可就是辦不下來,這個部門推那個部門,這樣幾年下來我越來越沒信心做這個事了。”宋延生説,原本打算有了這些證,就可以向銀行抵押貸款,但現在看來希望渺茫。

  同樣讓人沮喪的還有名目繁多的各種收費。王兆榮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他的公司每年要繳納的費用多達16種之多。“其中還有一些費用我現在都沒弄明白。”

  王兆榮説,在老家江蘇,像他這樣的企業拿工商執照抵押就可以貸款幾百萬元。但在新疆,他費盡力氣一年也只能貸款這麼多。而且,員工培訓也是讓他十分頭疼的事,每年他的員工只能參加一次由政府職能部門組織的培訓,企業也沒有資質舉辦更多的培訓,長期下來,員工技能跟不上,企業發展也會受局限。

  宋延生説,他公司發展的這18年間,最關心企業發展的就是當地的經貿局。經貿局的工作人員經常到公司來調研,每次都能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但也有很多經貿局解決不了的難題,比如有的優惠政策的確是幫助企業發展,但就是落實不了;有的職能部門不作為也沒有人來監督。

  在記者走訪的幾家企業中,很多企業負責人都有這樣的感受。王兆榮説,新疆中小企業服務中心就是他的“婆家”,除了這個部門,他有難題也不知道該找誰,他希望能有一個專門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機構,來“管管”他們這些中小企業。(記者 金煒)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