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首個農産品貿易逆差年成定局 逆差成常態

時間:2011-12-13 14:51   來源:大眾日報

  海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1月,山東省農産品出口138.5億美元,同比增長22.8%,而進口達到164.7億美元,同比增長52.1%,全省已連續8個月保持逆差,並呈擴大趨勢。按目前情況判斷,我省全年農産品出口將達到150億美元左右,進口將達到180億美元,逆差30億美元。我省作為農産品出口第一大省,首次出現農産品貿易逆差年已成定局。

  入世10年來,我國嚴格按照入世承諾大幅開放了農産品市場,由於農業基礎性、戰略性以及弱質産業的屬性,實際上全國自2004年開始已經出現農産品貿易逆差並逐年擴大,我省農産品出口連續12年位居全國第一,佔到全國1/4且增速較快,貿易逆差的出現相應較晚,但預計以後逆差在我省也將成為常態。

  省農業廳對外合作處張莉今天告訴記者,我省今年農産品進口激增有一些特殊情況,去年以來國內通脹壓力較大,一些農産品如豬肉等一度出現價格倒挂,很多農産品出口企業開始做起進口生意。但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我省農業資源短缺與農産品加工大省的矛盾。

  今年1-11月,我省大豆、棉花,分別進口1307.3萬噸和88萬噸,貨值達到74.4億美元和26.7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同期高出26.7%和9.5%,進口量是我省大豆和棉花目前産量的30倍和1倍以上。如果把全年進口的大豆、棉花按目前的單産水準折算成土地的話,大體接近一億畝,這幾乎是全省耕地總量。沒有這些大宗農産品的進口,無法支撐我省食品加工、棉紡、畜牧生産大省的地位。

  我省同樣是國內棉花和大豆主産區,大量進口對於産業安全影響不小。張莉介紹,近年來我省在東平、墾利兩個大豆主産縣和夏津、廣饒兩個棉花主産縣實施了産業損害預警監測項目。監測發現,在進口衝擊下,這些地方的棉花、大豆種植普遍呈現萎縮態勢,産品定價權、産業話語權也有喪失風險。

  業內專家表示,在保障糧食自給的前提下,我們已很難通過自己來實現資源密集型農産品的供求平衡,在不遠的未來我國將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進口國。省農業廳副巡視員周佔升認為,農産品大量進口形成逆差並不是壞事,關鍵是把握好引導好進出口的産品結構和規模,在農産品的“大進大出”中想辦法增強而不是削弱農業的競爭力。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