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海南省政府頒布實施新修改的《海南省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條例實施細則》,統一了全省職工醫療保險的待遇水準和繳費標準,成為海南新醫改又一項重要的惠民舉措。
近3年來,海南新醫改動作頻頻,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提前一年實現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和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基本藥物平均降價23%;開創性地建立省級慈善惠民醫院,主動為貧困山區群眾免費診療;實現了“無白內障盲省”,幫助3.13萬名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
全力破解“看病難、看病貴”
海南省明確提出,到2011年,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覆蓋城鄉居民,基本藥物制度初步建立,實現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同時加快急救醫療、康復療養設施和能力建設,以適應國際旅遊島建設的需要。
“海南是小省,財力有限,作為政府衛生部門的負責人,我曾經擔心財力跟不上醫改的要求。”海南省衛生廳廳長白志勤欣慰地説,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民生,財政支援力度很大,保障新醫改工作穩步推進。2009年至2011年,海南省完成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投入72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29億元,省財政投入19億元,市縣財政投入24億元。事實上,省財政在這3年裏對醫改的投入遠遠超過了19億元。在2010年制定的海南省五年民生規劃裏,有40多億元指向公共衛生及基本醫療體系建設。
“十二五”期間,海南將投入約148億元,全面破解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公立醫療機構“以藥養醫”等難題,實現讓老百姓“平時少患病、患病看得起、看病更方便、大病看得好”的目標。
一小時車程看大病
長期以來,海南省大部分三甲醫院集中在海口,各縣市患重病、大病的群眾只能往海口跑,有條件的還會到省外治療。區域衛生規劃不合理是造成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重要因素。
為改變這種局面,新醫改伊始,海南將全省區域衛生規劃和全省醫療保健旅遊發展規劃納入國際旅遊島建設發展規劃中,制定出臺了《海南省區域衛生規劃》。該規劃根據海南的地理情況,在海口、三亞、儋州、瓊海、五指山建立5個區域醫療中心,形成輻射四週1小時車程距離內的高端醫療衛生服務圈,方便老百姓就近就醫。
記者近日從海南省醫改辦獲悉,海南“東西南北中”區域醫療中心格局已基本形成。北部醫療中心醫療綜合樓建築面積10.6萬平方米,已投入使用;東部醫療中心外科住院樓已投入使用;中部醫療中心惠民病房面積2500平方米,新住院樓正在施工;西部醫療中心一期工程的病房樓已基本完成,門診樓正在進行內部裝修;南部醫療中心改擴建二期工程正在進行基礎施工。隨著這些重點建設項目的投入使用,“中小病在縣醫院解決,大病在區域醫療中心解決,疑難病在基地解決”的就醫格局已基本形成,海南老百姓1小時車程內治大病,不再是夢想。
慈善惠民醫院幫扶特困人群
今年32歲的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橡膠廠職工韓志友患有甲狀腺瘤,家庭生活十分困難。去年底,他在海南省慈善惠民醫院接受免費手術,省去了8000元的醫療費。
海南省在加大城鄉公共衛生投入的同時,還特別為醫療設施落後地區的特困人群開闢了一條治病的綠色通道。2009年6月,海南省慈善惠民醫院在五指山市掛牌成立。兩年多來,已有7000多名像韓志友這樣的海南中部山區困難群眾享受到免費診療。
海南省慈善惠民醫院積極開展“主動服務、主動補償”慈善惠民醫療活動,組織醫務人員分組、分批奔赴海南中南部9市縣100多個鄉鎮進行義務診療,免費送醫送藥。困難群眾在該院接受治療的費用,新農合基金和居民醫保基金按醫保政策予以報銷(約70%左右),餘額由民政救助資金給予減免。據了解,截至今年1月底,慈善惠民醫院已成功救治病人7115人次,住院總費用3832.7萬元,其中醫療保險報銷2275萬元,惠民醫療救助1557.7萬元。此外,醫院還主動減免患者門診檢查、篩查等費用122萬元。(陳偉光 黃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