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製造業還在低谷
珠三角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開年境況不佳,但也有一部分“智造型”企業開始步入初春
“訂單好得不得了,上半年做不過來!”元宵節這天,汕尾市一家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義鴻告訴記者,工人還在趕貨。這家傳統企業將利潤的六七成投向設備改造,但企業的利潤不降反升。
然而,出色的例子並不多見。
連日來,羊城晚報記者走訪深圳、東莞、佛山、中山、汕頭、江門等地諸多企業,涉及服裝、玩具、食品、鞋業、電子、機械製造、運動器材、燈飾、LED等行業。調查顯示,大部分企業認為開年訂單不如想像中悲觀,但總體來看,服裝、玩具、鞋業等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接單難度正在加大。
玩具
工廠大大萎縮
停工倒閉搬遷
[發自深圳]
距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江西人陳石春所在的玩具廠已經提前放假。“老闆沒有單子可做”,陳石春説。這種情況在深圳龍崗並不少見。這裡的平湖鎮、坪地鎮等地聚集了大大小小數百家玩具廠。
2月1日,農曆正月初十,位於龍崗坪地鎮的香港水谷玩具廠正式開工。水谷玩具廠主要接的是日本東京迪斯尼的訂單。因為核輻射和地震的影響漸漸消退,客戶今年上半年的下單量比去年的多。“2011年我們的訂單比上年要少,有些單子甚至要虧錢,但和同行比起來,算不錯!”古莉萍説。古莉萍在水谷玩具廠工作已有八九年,在她的記憶中,龍崗坪地鎮大大小小的玩具廠最高峰時達到上百家,其中不少是幾十個人的加工廠。現如今,這裡的玩具廠已經銳減到幾十家。“一家倒閉的玩具廠甚至有一千多名工人,其他的也有兩三百人的規模,”古莉萍説,“許多玩具廠早已不知所終,大部分倒閉了,還有一些遷到河源、揭陽或者內地了,因為那裏的人工便宜。”
玩具廠的成本大頭是人工。“人工漲得太厲害”,古莉萍説。流水線上最初級的工人一個月的人工已經去到2200元,廠裏的800多名工人平均下來,人工要2500元/月。為了留住工人,工廠分大小禮拜休息,有病假、婚假,甚至住房公積金,待遇“堪比國企”。“和以前相比,利潤薄了很多,有些單子明知道不賺錢,老闆還是要接。沒辦法,賺點人工費,攤點費用”,她説。
據古莉萍觀察,倒掉的多半是港資、外資企業。這些企業主要做外單,去年歐洲情況不好,不少國外訂單取消或減少,一些廠子接不到單,最後倒掉。古莉萍説,這兩年已經有不少企業不怎麼賺錢,但還是要撐,撐到最後,撐到其他人都撐不住了,你就有機會了。
多年來,深圳玩具出口位居全國首位,但是據相關媒體報道,2011年底在海關註冊有出口實績的外銷玩具企業,已經從年初的約450家減少到約300家,企業數量在短短一年內縮減超過三成。同樣的情況並非深圳獨有。
香港工業總會、香港玩具協會和香港玩具廠商會年前對149家在內地有業務的香港玩具廠商調查也發現,原材料價格上升、內地工資上漲和出口市場疲軟成為現階段香港玩具廠商面臨的最大挑戰。62.4%的受訪企業表示2011年營業額比前年差,57%預計2012年業務將轉壞。
服裝
訂單銳減不少企業轉行
[發自佛山、東莞]
“廣東仍是全國服裝生産第一大省,但同比增幅已經劇降”,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年前在全省摸底調查後發現,服裝企業僅去年前10月産量就同比減少13%。“2010年春節後,廣東服裝企業處於産量大增的生産旺季,但2011年,這樣的生産旺季始終沒有出現”,協會相關負責人指出。節後,記者連日走馬珠三角,不少服裝企業坦言,生産旺季到來的跡象還未出現。
曾經繁華現在很蕭條
2月4日,佛山環市鎮朝安南路。佛山環市童服城內,一棟又一棟舊式廠房墻上寫著大大的“拆”字,一個個被挖空的窗戶張著黑乎乎的大口,像是眼睛注視著寥寥無幾的路人。製衣廠、繡花廠低價轉讓的小廣告,混雜在招聘車工、剪線工、紙樣工的小廣告中間,在墻上貼了一層又一層。
儘管很難想像昔日的繁華,但這裡以及方圓四五公里的區域內,確曾聚集了數以千計的為童裝生産配套的小工廠,年産童服2.7億多件,約佔全國童裝生産總值的三分之一。“最旺的時候,這裡的製衣廠經常通宵加班”,一位路人説。不過,隨著環市童服城去年底拆遷,這裡已是一片破落,只有周圍的蓮子大樓等建築,留下幾家布行、製衣廠。
蓮子大樓一家布行的老闆娘周新躍説,童服城拆遷了,原來的製衣廠繡花廠大部分轉到周邊,也有個別遷到內地;他們這些周邊未拆遷的店舖受影響很大,下單拿貨的人和過去相比少了很多。“去年節後這個時候走了三四百條布,今年到初十才走了百來條布”。
開工幾天,周新躍發現今年情況不太好。“以前這個時候,很多人來看招聘廣告找工,今年看不到什麼人”,她指著路邊張貼的招聘小廣告説。“我們聯繫的一家染廠年十三了還沒開門,有的製衣廠甚至年二十才開工,以前沒這麼晚過”。她説,和她同批出道開製衣廠的,十家已經有六七家轉行做了其他生意。“賺錢越來越難,有些人賺到錢買房買車,就轉行找更容易的事做了。開服裝廠10年前賺這麼多錢,十年後還賺這麼多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