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産業崛起拒絕泡沫
隨著長三角規劃的落實,新興産業將在長三角呈現遍地開花之勢,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基礎。然而,一些審慎的業內人士和專家則擔憂其將帶來經濟發展的新一輪泡沫。
“我們比較擔憂的是概念式發展,脫離技術談概念。”鬱鴻勝説,在長三角,這種情況殷鑒不遠。
1995年至2000年期間,網際網路概念被熱炒,長三角地區許多企業紛紛投資生産光纖,導致光纖價格大幅下跌,生産者利益遭受重創。就在幾年前,風電、光伏設備成為長三角各地追逐的熱點,最終導致大部分企業在國際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保育鈞認為,傳統産業仍是長三角地區的優勢,應關注如何將傳統産業與新興技術相結合。他提醒,各地千萬不能僅從概念出發,離開關鍵技術談新興産業發展。
此外,長三角地區目前在新能源、新材料、新醫藥、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定位也趨於雷同。江蘇省已經確定的六大戰略性新興産業,同樣也是上海市將投入重金髮展的産業。
此外,上海市政府發佈的《關於促進上海新能源産業發展的若干規定》,將重點投向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整體煤氣化聯合迴圈發電和智慧電網等領域,與蘇浙兩省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
“即使未來發展的産業門類相同,也可以在細分上實現互補共贏。”鬱鴻勝表示,蘇浙滬三地産業優勢各具韆鞦。比如,上海在核電設備、電動汽車等領域具有發展先機;同樣,蘇浙兩地在風能、新材料等産業上則較上海活躍得多,三地完全可以實現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