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廣州新源糧油副食批發市場的一級綠豆批發價從9.2元/斤降到8元/斤,此時與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工商總局啟動農産品“打炒風暴”僅隔一天。2010年這場農産品漲價潮始於“炒大蒜”,可能將終結于“炒綠豆”,短短數月就催生了“蒜你狠”、“豆你玩”兩大熱詞,甚至驚動了國務院總理溫家寶。
記者在批發市場採訪發現,多數商戶認為如果國家放任不理,漲價風還可能蔓延到馬鈴薯等農産品上;而從目前的政策力度、社會關注度以及近兩天的價格反應來看,這輪漲價潮可算告一段落。不過很多人認為,隨著經營成本上升、遊資監控困難,類似的事件或將重演。
同一幫人炒作大蒜綠豆?
新源市場嘉亮經營部的蔡女士還記得,兩年前賣綠豆是2元/斤,最貴時不過漲到4元。此後隨著生産、經營成本提高,綠豆進入緩慢地上升通道,至今年4月達到6元/斤。“4月份有段時間去拿貨,天天拿,每天都漲一塊錢。”蔡女士説,到了5月,店裏批發出去的綠豆最貴到9.8元/斤,進入零售市場則高達12元左右,比豬肉還貴。
消費者對此反應很大。在愛煲糖水的廣東人眼裏,綠豆是酷暑裏的生活必需品;在“著名養生專家”張悟本的書上,綠豆是治療多種疑難雜症的良藥———儘管張悟本正被媒體和監管部門刨根追底,但很多讀者仍在踐行“每天一斤綠豆”的養生方。
祥興副食經營部的老闆阿棠做綠豆批發生意已經20年。今年年初他去東北拿貨,發現很難入手:“去年年底大家都沒什麼存貨,今年産地天氣不好,産量很少。”此外,有些北方老闆還在聯手壓貨,“以前都是用集裝箱裝30噸,海運過來,今年那些老闆是一點點放貨。”
阿棠認為,這是個有組織的炒豆集團,跟炒大蒜的是同一幫人。“一般是好幾個老闆聯手收購,每個人一兩百噸,在當地租冷庫存貨。”此前業內傳説,有個老闆一人就壓著2000噸綠豆。這幫炒家的神秘面紗,阿棠也看不透。“農村交通、吃住條件很差,炒家老闆是不會出面的,最多派個馬仔來,所以到底是什麼人我也搞不清。”
不過他相信,炒綠豆跟樓市、股市的疲軟有關。綠豆盤子小、容易儲運,夏季又是季節性的消費高峰,業外資金只要在産地找到合作方,就很容易囤貨賺錢。“國家一打擊,價格就下來了。所以綠豆主要還是炒起來的”。
農産品不具備全線炒作條件
就在綠豆價格飛漲時,其他農産品也漲聲一片:馬鈴薯批發價從去年的2元一斤漲到3元多,彩椒從4元多漲到13元……據中國蔬菜流通協會的統計,今年一季度,全國28個品種的蔬菜平均價格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6.98%。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鄭風田此前對媒體表示,遊資惡炒個別品種可能形成示範效應,帶動農産品大規模漲價,甚至放大為通貨膨脹。
不過,市場對這一擔憂並不認同。
一方面,農産品漲價原因各不相同。綠豆、大蒜明顯有遊資蹤跡,葉菜瓜果則主要受天氣影響。“多數蔬菜都難以儲存,不適合炒作。我再有錢也不敢去炒,風險太大了。”江南果菜批發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葉燦江日前告訴羊城晚報記者。他表示,每到夏季廣東菜價都會上漲,今年蔬菜漲價在正常範圍內,預計雨季結束後本地供應量上升,價格即可回落;近期內北方蔬菜南運,也可平抑物價。
深圳市果菜貿易公司副總經理張偉林則認為,蔬菜一般不受遊資侵襲,價格波動會在正常幅度內。不過由於農資産品價格上升,長期來看,蔬菜仍在漲價通道內。
另一方面,即使具有儲存條件的産品,被炒的品種也極少。雜糧批發商阿棠告訴記者,隨著綠豆漲價,紅豆、黑豆、薏米價格也漲起來了,但“還都算正常”。“綠豆貴起來,我的出貨量就小了。因為消費者可以少買綠豆,改用其他雜糧。”———農産品較強的替代性,決定了任何一個品種的炒作都不可能長久。此外,農産品價格易受政府干預、進口品上市等影響,炒家風險較大,不具備全線炒作的條件。
價格震蕩或持續
不過不可否認,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對農産品供應造成影響,也為炒作提供了藉口;由於多數品種沒有政府收儲的依託,沒有期貨市場的套保,業內人士預計,本輪漲價潮過後,部分品種仍將維持價格震蕩。
招商證券農業分析師朱衛華表示,始於4月中旬的大範圍低溫天氣在北方造成輕度災害,推遲了東北秋糧的播種,造成部分地區蘋果、櫻桃、冬小麥小幅減産,也引發業界對玉米、粳米漲價的擔憂。去年東北地區乾旱造成糧食減産,玉米和粳米從去年的價格底部連續上漲40%以上,很可能成為繼大蒜、綠豆後的“漲價排頭兵”。此外,玉米在豬飼料中的比重佔60%-70%,其價格上漲正在倒逼低迷的豬價。
如何熨平農産品價格波動?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會長戴中久建議,應建立國家和地方兩級收儲制度,價格低迷則收儲,保護農戶利益;價格高企時拋出,平抑物價。手握儲備的政府可以通過市場來“砸”炒家的盤,無須動用行政手段。目前國家僅儲備少數重要品種,難以照顧大蒜、綠豆等。
另一建議是完善農産品期貨市場,增加交易品種,使農民在生産前就知道未來的價格。(曾頌、黃丹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