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農業最新動態
農業交流合作
相關評論
政策法規
海峽兩岸農業
合作試驗區
臺灣農民創業園
島內農業概況
網上展廳
字號:
〔臺商〕房心平:海峽農業合作的輪椅“紅娘”

  時間:2007-08-28 09:54    來源:黑龍江日報     
 
 

  “龍臺農業合作論壇”獲得巨大成功,可在鮮花和掌聲的背後,有個每天坐著輪椅穿梭會場的人,他就是這次論壇的牽線人、臺商房心平先生。

  今年52歲的房心平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早年學建築的他,在臺灣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從事建築設計和企業策劃30多年。2005年,房心平為一個全球知名連鎖超市到佳木斯調研採購。當他踏上三江平原,被這裡廣闊的土地和肥沃的土壤深深地吸引了。他萌生了一個想法:把臺灣精緻農業引到這裡,讓臺灣農業之花開遍這片黑土地。

  從此,房心平放棄了給別人打工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他一面在佳木斯市成立有關農業公司,創辦農業基地;一面利用自己多年來的人際關係,給佳木斯市政府和臺灣省有關部門做“紅娘”。

  想法挺好,做起來也挺難。房心平剛到佳木斯,人生地不熟。偶然的機會,市公積金辦的趙主任得知了房先生的想法,為之振奮。從此,辦手續、跑批文、選擇試驗基地、協調聘請臺灣專家等,都由公積金全權負責。如今,房心平在佳木斯市公積金等部門協助下,從臺灣聘請農業專家,投資數百萬元在佳木斯成立了東極農業科技諮詢公司,在湯原、樺川等地建成了32公頃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基地和6000畝沙棘種植基地。

  2006年5月29日至6月7日,應臺灣省農會的邀請,佳木斯市農業代表團一行拜會了臺灣省農會等9家單位,受到臺灣畜産會、臺灣海基會、中國國民黨等一些部門領導的接見。在臺期間,佳木斯農業代表團與臺灣省農會簽署了《海峽兩岸農業經貿與科技合作論壇》協議。

  房心平先生對記者説,他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實驗基地一期工程已經竣工,這裡主要任務是使臺灣的花卉、食用菌、特色瓜菜實現寒地種植,把實驗成功的技術向當地農民推廣,讓這裡的農民告別農業的粗放型種植。

  房心平先生給記者算了筆賬:拿種植花卉為例,現在臺灣種植花卉的技術可以控制花期,可以讓春夏開的花在冬季開花。一個0.5畝的溫室大棚種上玫瑰、康乃馨等南方花卉,一年除去苗、肥等成本,純收入可達4萬元,是東北普通大棚收入的5倍多。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