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農業最新動態
農業交流合作
相關評論
政策法規
海峽兩岸農業
合作試驗區
臺灣農民創業園
島內農業概況
網上展廳
字號:
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要突出三大戰略目標

  時間:2006-01-13 13:27    來源:     
 
 

  “十一五”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城鄉統籌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山西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所面臨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進入新世紀,我國農村經濟發展也進入一個新階段:一是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功能,由單純的供給功能,向兼有需求功能方向拓展;二是農産品供給由過去的全面短缺轉變為長年基本平衡,豐年相對有餘和過剩,使農業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由資源約束變為資源和市場雙重約束;三是農村生産要素的配置,逐步突破農業、農村領域,要求注入新的、優質生産要素;四是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壓力劇增。

  當前,山西經濟快速發展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因此,必須抓住機遇,樹立新的發展理念。一是要統籌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協調發展,推進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帶動農民非農收入增長,同時繼續深入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提升農業現代化水準,帶動農民農業收入的增長;二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建立起城鄉平等、和諧協調的發展關係;三是以體制創新、制度創新為動力,為整個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根據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結合山西的實際情況,“十一五”時期山西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應當突出三大目標:(1)切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使山西的農業競爭力得到明顯增強;(2)切實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使農民收入得到持續穩定增長;(3)切實打破城鄉分割機制,實現城鄉互動,經濟社會和諧發展。

  圍繞三大目標,一是要以轉變農業增長方式為中心,構建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長效機制。不僅包括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産條件,更重要的是要利用市場配置農業生産資源,實現生産要素的優化配置,提高農産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要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為中心,構建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不僅要在平面上拓寬農民增收途徑,更重要的是要在制度上逐步消除影響農民增收的不利因素,為農民創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搭建公平發展的平臺,讓農民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能力來增加收入。三是以城鄉互動為切入點,構築城鄉融合一體化發展新機制。一方面要逐步消除城鄉生産要素自由流動的壁壘,為農民進城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農民進得來、留得住創造更好的制度環境;另一方面在城鎮化進程中注重維護農民的合法土地權益,土地徵用應當有利於富裕農民,解決好失地農民的生活問題。
 
(來源:山西新聞網  作者:山西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研究課題組)

編輯:妮妮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