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農業最新動態
農業交流合作
相關評論
政策法規
海峽兩岸農業
合作試驗區
臺灣農民創業園
島內農業概況
網上展廳
字號:
臺灣農業向大陸轉移

  時間:2005-11-01 16:19    來源:     
 
 

        臺灣“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董事長蕭萬長日前在廈門召開的“海峽兩岸農業合作試驗區論壇”上表示,兩岸在農業方面各有優勢,若能加強合作,將給臺灣農業提供再創“第二春”的空間和機會。

  作為第九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的一個組成部分,此次論壇雖僅短短一天,卻吸引了近200名來自海峽兩岸農業領域的專家、學者及企業界代表。值得注意的是,來自臺灣中南部的約50位臺商及農會代表不僅帶來了大批特色農産品進行展示,還在會上與大陸同行達成了涉及臺資近3億美元的72個協議項目,顯示出島內農業界對“登陸”發展的極大熱情。

  加入世貿組織以後,臺灣本土農業本已存在的島內發展空間狹窄,土地、勞動力緊缺等矛盾更加突出,亟欲再創“第二春”的臺灣農業自然將目光轉向了與臺灣農業具有高度互補性的祖國大陸。

  多年來,臺灣在農業科技、産銷體系、推廣運用等方面累積了可觀的經驗和成果,大陸則擁有豐沛優良的農地、水利資源以及大量廉價勞動力。蕭萬長認為:“雙方的合作擁有廣闊的空間和無限的機會。”

  目前,兩岸農業合作除了零關稅臺灣水果這個熱門話題之外,更涉及農産品加工業、種植業、漁業、水産業、畜牧業、花卉、園藝等方方面面。2004年,兩岸農産品貿易額達3.5億美元。其中,臺灣農産品對大陸出口值達2.92億美元,較2001年增加5倍。截至2004年底,到大陸投資的臺灣農業企業已近5000家。

  “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已成為兩岸經濟交流發展新的增長點。”農業部辦公廳副主任何子陽説。

  尤其是大陸自8月起正式對10多種臺灣水果實施零關稅之後,更多臺灣農民及農業企業看到了大陸的廣闊商機。一位來自臺灣精緻農業發展協會的代表認為,在目前臺灣農産品的出口市場中,大陸仍只位居第四,相對於大陸所擁有的廣闊市場和巨大需求,臺灣農業在“登陸”發展方面還具有非常大的成長空間。

  在祖國大陸的誠意推動下,積極“登陸”尋求“第二春”的臺灣農業已開始感受到縷縷“春風”。在此次以兩岸農業合作為主題的論壇上,農業部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海峽兩岸農業交流協會會長于永維宣佈,為推動兩岸農業交流與合作的進一步發展,大陸方面將加強與臺灣在水果、花卉的優良品種、種質資源和先進栽培技術方面的合作交流,並將鼓勵臺商到大陸投資名特優水産品養殖及規模化養豬等。

  目前,兩岸農業合作進一步發展的最大障礙仍在於臺灣當局的消極態度和“泛政治化處理”,但“兩岸農業合作是大勢所趨,臺灣當局想擋也擋不住,不如開放合作,使兩岸形成互補、互助及自由交流發展之市場。這對兩岸農業及經濟發展是絕對有利的,”臺灣大學農業經濟係名譽教授許文富説。

(來源:新華網)

編輯:小魚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