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上午,海峽兩岸關係協會新任會長陳雲林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董事長江丙坤在北京釣魚臺五號樓舉行會談。 中新社發 任晨鳴 攝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五日電 題:兩會復談寫歷史 兩岸做多意願高
中新社記者 黃少華
備受關注的海協會、海基會兩會復談在北京圓滿落幕,董事長江丙坤率海基會代表團也于十四日返回臺灣。
兩會復談之所以廣受關注,是因為兩岸關係蹉跎了近十年,始終在低谷俳徊,欲振乏力;而作為兩岸關係晴雨錶的兩會互動,中斷九年後再次展開協商,並簽署協議,交出了十五年間的第二份亮麗成績單。
此次為期三天的復談,以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和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舉行領導人會談氣氛融洽,兩會簽署了《兩岸包機會談紀要》和《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協議》,並就今後兩會制度化交流和未來協商議題規劃達成許多共識,為兩岸關係寫下了歷史新頁。
回顧兩會互動歷程,可謂一波三折: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各自成立後,兩會一開始互相試探;一九九二年兩會逐漸形成了充滿中國人智慧、具一個中國意涵的“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交往漸入佳境;一九九三年的汪辜會談和一九九八年的汪辜會晤是兩個高峰;一九九五年和一九九九年都因李登輝發表分裂言論,兩會協商兩次中斷;二000年後民進黨管治臺灣,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一味在兩岸關係製造空頭,形成了一個八年的大熊市。
當歷史的指針走到了二00八年三月,絕對多數的民意將主張擴大兩岸交流、承認“九二共識”的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蕭萬長,送上臺灣權力的巔峰時,兩岸關係有此利好遂扭頭向上。五月,大陸四川發生特大地震災害,臺灣民眾以極大的同胞愛給予震區同胞大量的援助,於是兩岸間紛爭的表土被撥開後,清晰地露出了民族感情的堅實基礎。
臺海形勢基本面向好,兩會互動便跳空高開——明快確定了商談的行程,以領導人陳江會形式直接啟動復談,簽署協議,達致豐碩的成果。
究其原因,除了兩岸同胞是一家人的強大基礎外,還在於國共近三年來的不懈努力營造良好氣氛,在於兩岸民間行業組織以往的歷次接觸談判,在於如今的兩岸領導人對雙方互動的做多意願高,更在於大陸累積三十年改革開放的自信。
展望未來,兩岸雙方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兩會商談任重道遠。先經濟民生後政治,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將會是兩會商談的主軸。只要務實面對,展現善意,互諒共贏,力避投機炒作,則兩會商談必能貢獻利多,為兩岸關係辟出日漸寬廣的陽光大道。
十年前,時任中臺辦、國臺辦主任的陳雲林在與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會面時,致送著名書法家啟功寫的魯迅名句“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還引述了唐朝詩人王昌齡詩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當已是海協會會長的陳雲林此番握住江丙坤的手時,兩岸的“劫波”、“雲雨”已難回頭,而將進入協商談判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