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實現“大三通”後,ECFA協議今年年中在重慶簽署,臺商與內地的“生意場”一下子接在一起。正在打造內陸開放高地和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的重慶,迅速“反應”後拿出一系列誘人的政策,成功地吸引了臺商投資目光,率先與臺企實現深度合作。重慶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黃錦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重慶如今的“政策洼地”效應,正吸引著越來越多臺商的加入,“接下來由我牽線,讓臺灣小企業也來渝‘沐浴’政策,一起發展。”
187戶臺企花落重慶
臺灣IT産業以重慶為承接地,逐漸有部分企業在重慶落戶開廠,這其中就有全球筆電代工巨頭富士康,廣達,英業達等。本月初,臺灣IT教父施振榮創建的宏碁品牌,又將其全球製造基地和國內第二營運總部搬來重慶,從而刺激了新一輪的代工廠和零部件配套企業入渝步伐。據統計,截至目前,重慶市場已有187戶臺資企業正式落戶,總投資金額達13.05億美元。記者了解到,成功舉辦了兩屆的“重慶 臺灣周”也成了臺資入渝的重要平臺,今年的活動周上,包括兩江新區、涪陵區、江北區、大渡口區等市內12個區縣與來渝臺商簽下了18個合作項目,投資總額達到152億元。
“重慶 臺灣周”剛剛結束一個月,本月20日,重慶市工商局又出臺了21條最大限度放寬臺資企業在渝投資發展的若干意見。借著這些政策,臺資企業進入我市的門檻大大降低。其間,臺灣醫療服務企業等多個團隊曾“組團”來渝考察過投資環境,紛紛加快步伐尋找來渝合作發展的機會點。
“相比內陸其他城市,重慶為臺商提供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同時擁有萬州工業園區、長壽工業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4個國家級開發區。”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吳光接受採訪時説,重慶每個區縣都下屬有一個工業園區,這為臺商投資發展提供了不錯的平臺。重慶城市綜合實力的增長、物業環境的大大提升、人才的儲備以及高速增長的經濟氛圍等條件,都成了臺商來渝投資的理由和“砝碼”。
吳光表示,臺商投資既做大了重慶經濟總量,還為其他企業製造了許多新的經濟增長點。
臺灣“小企業”躍躍欲試
和大中企業“相中”重慶市場並採取行動比起,臺灣小企業目前還未見動靜。重慶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黃錦勳覺察到臺灣小企業在重慶的投資商機,來渝18年的黃錦勳最近正在積極地邀請小企業加入重慶。
“重慶不缺政策,小企業由於‘體態嬌小’,來這裡發展會比大中企業還遊刃有餘。”黃錦勳稱,2009年重慶惠臺8條政策出爐後,重慶市為吸引臺資企業投資,又不斷地添加“砝碼”。本月20日,隨著市工商局出臺《關於進一步支援臺資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臺資企業不僅加快了進入重慶市場的步伐,對於已在重慶落戶的臺資企業也是一個利好消息。
此外,為了擴大吸引外商投資的渠道,重慶市工商局進一步放開了臺商的註冊限制。其中一條是,允許境內自然人、個人獨資企業、合夥企業、個體工商戶與臺灣地區公司、企業、其他經濟組織或個人在渝共同投資設立合資、合作企業。這意味著,重慶個體戶能與臺資企業進行自由合作。同時,有困難的新辦臺資企業可延期半年開業而不被吊銷營業執照,通過申請商(字)號預保護臺灣老字號被人搶注的風險也大大降低。
黃錦勳分析,除了臺灣大企業來重慶投資外,小企業甚至個體戶來渝發展正是時候,他希望臺灣個體戶能在重慶設立企業。“重慶作為最年輕的直轄市,擁有很好的投資環境,在地理位置、水陸空交通、人才儲備、政府重視等方面都對臺商有很大的吸引力。”(記者 譚亞 實習生 任思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