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合編工具書關鍵詞:精誠協作 平等協商

時間:2012-02-09 09:05   來源:台灣網

  2月8日,兩岸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成果發佈會在北京梅地亞中心舉行。(台灣網 張瑞宸 攝)

  台灣網2月8日北京消息 兩岸合作編纂中華語文工具書大陸編委會與臺灣文化總會,8日同時在北京與臺北分別舉行合作成果發佈會,公佈最新成果與進展。

  中華語文工具書首席顧問許嘉璐在北京的發佈會上表示,編纂工具書不是輕鬆事,“一般人不知其難,更不知在隔絕60年後兩岸聯手編纂之難”,但“兩岸學者精誠協力,經過400天的奮力拼搏,仍然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和成果”:

  《兩岸常用詞典》收字7000多個,收詞35000多條,全書約250萬字,大陸版全稿已付梓。擬於2015年出版的《中華科學與技術大詞典》,已完成25個學科16萬條名詞的對照工作;《兩岸科學與技術常用詞典》業已完成6個學科8000余條專業名詞的比對。方便網友快捷查詢、比對兩岸用語的“中華語文知識庫”網站正式開通。  

  自2010年兩岸啟動中華語文工具書合作編纂工作以來,這種效率與速度令人讚嘆。如何保證工作的如期完成,據北京發佈會透露的資訊,記者認為,平等協商、精誠協作是兩個關鍵詞。

  工作高效,當然其來有自。縮小差異、化異為同的目標,是敦使參與者積極工作的主要原因。大陸編委會詞典組組長李行健先生表示,合編兩岸常用詞典,能消除兩岸交流中的語言文字分歧,更好的傳承弘揚中華優秀文化。許嘉璐認為這是“對兩岸人民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臺灣文化總會的劉兆玄也認為,弭平兩岸差距,文字先流暢溝通,是一個必要條件。

  高效的工作需要明確的目標,流暢的運轉則需良好的機制與方法。兩岸專家學者學者在此次合編事務中,也在工作方法與事務處理上,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原則與默契。

  李行健表示,在中華語文工具書的編寫進程中,參與者堅持“尊重對方”、“平等合作”、“大膽創新”、“坦誠交流”的精神,這種精誠協作的工作姿態,幫助兩岸專家解決了不少棘手問題,形成了多項共識。許嘉璐也表示,兩岸編寫團隊之所以能如期完成工作,很重要的原因是“彼此無障礙的時時溝通”。

  平等協商也是保障編纂工作順利進行的法門之一。李行健表示,雙方遇到意見不一致的問題,都是平等協商,實在達不成共識的“就先放下來”,但通過協商還是解決了很多問題。

  比如,目前所謂臺灣使用繁體字、大陸使用簡化字的提法既不確切,也不符合兩岸各自的稱呼習慣(大陸習慣稱“規範字形”,臺灣稱“標準字體”);經協商,兩岸合作的語文工具書,大陸出版“規範字形版”、臺灣出版“標準字體版”。

  “通過兩年的合作,雙方已經建立了信任,形成了良性互動,兩岸語言文字的溝通協商機制正在逐步形成”,李行健在發佈會上宣佈。記者認為,兩岸編寫團隊在合作完成首部詞典過程中體現的精誠協作與平等協商精神,是兩岸在語文工具書之外的另一收穫。

  目前,中華語文工具書的詞典編纂還在繼續推進,中華語文知識庫也需不斷完善和豐富,兩岸編寫團隊的協作在未來的日子裏顯得越發重要。許嘉璐在致辭中對兩岸團隊的協作精神寄予了很大期望,“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只要秉承在這次實踐當中充滿著的珍惜、尊重、真誠、友愛的精神,就沒有什麼問題可以攔住我們的合作與交流,沒什麼問題不能解決!”(記者 楊麗 張瑞宸)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