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兩岸經貿往來日益頻繁,港口物流業對雙方經濟的推動作用愈發明顯。7日在廈門舉行的2011海峽兩岸交通與物流投資洽談會上,專家建議,兩岸可整合區域資源,通過建立“綠色物流走廊”,展開務實合作,促進兩岸經濟進一步發展。
港口物流業是現代物流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其他産業提供支援和保障,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港口已成為國際商貿活動鏈上的突出環節和現代物流基礎平臺,對市場發揮著重要輻射作用。
“要合作,不要一味競爭。”臺灣港口協會理事長王俊友在談到兩岸港口物流業未來發展時指出,兩岸關係持續改善給臺灣港口發展帶來機遇,新形勢下,臺灣港口不應單純以貨物進出口、轉口為主,而應提升港口附加值,建立産業價值鏈。
王俊友認為,兩岸在港口物流服務方面大有可為。“兩岸港務集團可通過相互投資港口設施或合作聯盟的方式,建構物流網。同時,兩岸可建立獨特的‘綠色物流走廊’,在貨代對接、物流對接、海關安全認證等方面展開務實合作。”
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錢永昌表示,臺灣物流業起步早,發展快,在經營理念等方面值得大陸學習。但大陸巨大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同樣具有吸引力,兩岸物流業可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共贏。
錢永昌強調,廈門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重要港口城市,是海峽兩岸經濟與物流産業交流合作的先行先試區域,可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郵輪母港建設等方面進行更多探索。
業內人士指出,廈門港不僅要成為海西經濟區的“引擎”,還要成為內地貨物從沿海“東出”、臺灣貨物“西進”內地的重要平臺。
廈門港是海西經濟區首個億噸大港。2010年,廈門港的集裝箱吞吐量達582萬標箱,2011年預計將達到640萬標箱。2010年,廈門對臺進出口貿易額達62.03億美元,廈門港對臺航線集裝箱吞吐量達33.7萬標箱。(記者 譚喆 陳旺 董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