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世新大學講座教授薛琦31日在臺灣《聯合報》發表評論文章指出,簽訂ECFA後兩岸得以進行更多實質性交流合作。“十二五”規劃宣告大陸經濟進入轉型階段,經濟轉型蘊含的商機深受矚目。如今兩岸市場相互開放,經貿交流已進入制度化階段。兩岸合作之商業模式在所列的每一個領域,都已有具體實例及成果。“十二五”加ECFA的真正意涵,是兩岸共圓一個夢,建一個最大的圈圈,民生樂利,大同世界。
文章摘編如下:
過去5年,大陸經濟實現了極不平凡的增長。2007年, GDP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3大經濟體;2010年,再次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
“十二五”規劃宣告大陸經濟進入轉型階段,大陸龐大的經濟總量與市場規模,使其經濟轉型所蘊含的商機深受全球矚目,臺灣幸運地站在最有利的競爭位置。臺灣企業擁有大陸企業當前最缺乏的轉型經驗及技術,去年兩岸簽訂經濟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ECFA),更是超越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範疇,使兩岸得以進行更多實質交流合作。
照字面而言,ECFA是規範兩岸之間經濟合作活動的基本協議,但換個説法,ECFA也可以解為“Everything Covered Friendly Agenda”,是一個無所不包、無所不含的友善議程。兩岸産業存在巨大的合作空間,只要雙方同意,任何事項皆可納入討論議程。兩岸合作之商業模式在很多地方可以不受WTO規範,例如優先採購、相互認證、制訂共同技術規格標準、合作開發生産、文化創意合作、高等教育交流、共同對外投資等。在所列的每一個領域,都已有具體實例及成果。
在優先採購方面,臺灣外貿協會統計,2009年及2010年,大陸企業赴臺採購金額分別是180億美元及208億美元;近兩年來,許多大陸團陸續赴臺建立起良好的溝通與採購管道,成功將採購訂單引進臺灣。今年1月1日ECFA生效後,臺灣更有557項商品首先對大陸降稅,長期而言,係協助臺商(尤其中小企業)在大陸各地建立品牌通路,將對大陸市場的短線銷售拉為長線。
在相互認證方面,兩岸光電産業已建立實驗室相互認證機制。去年9月臺灣工研院與北京鑒衡認證中心簽訂合作協議書,使臺灣光電産品經臺灣工研院認證者可直接取得大陸“金太陽工程産品認證”,協助臺灣業者參與“金太陽示範工程”(太陽能裝設補助專案),進入大陸光電內需市場。
在共同技術標準方面,兩岸LED産業已成立兩岸LED照明合作工作小組,透過大陸LED道路照明試點示範工程,共同制定産品與採購規範,更進一步建立海峽兩岸LED路燈照明技術規範,甚至宣佈籌組LED照明國際聯盟。
截至2010年底,搭橋專案已促成兩岸17項産業、850家企業進行洽商,簽訂合作意向書超過230項。可預見在今年ECFA早收清單正式生效後,將為兩岸産業提供更多合作空間。如今兩岸市場相互開放,經貿交流已進入制度化階段。
經濟是由很多的大小圈圈組成,大圈圈中有小圈圈,每個圈圈還可以彼此相連。大陸經濟轉軌與ECFA就是兩個最大的圈圈。
這兩個圈圈的結合是大陸實現經濟“質變”的最佳方式,也是臺灣未來經濟發展的兩大動力。“十二五”加ECFA的真正意涵,是兩岸共圓一個夢,建一個最大的圈圈,民生樂利,大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