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最新動態
兩岸金融交流
分析評論
相關政策
字號:
銀行被“貼罰單” 防範個人金融安全不能大意

  時間:2012-04-23 13:12    來源:金陵晚報     
 
 

  在深圳花1800元,就能買到一個包含有2800萬條個人資訊,其中包括20名外地富豪資訊的硬碟。

  或許你的個人資訊已經被洩露,你的信用安全和資金安全還能讓人放心嗎?

  眾所週知,個人財産情況一般只會由銀行等金融機構掌握,這些資訊到底是從什麼通道洩露出去的,才是一個讓人感到心寒的問題。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如此大量的個人資訊,其中還有富豪的電話和個人財産情況,銀行的員工有很大的嫌疑。

  日前,一位市民就發現銀行在其不知情、未授權的情況下查詢了他的信用資訊,並將銀行告上法院。“個人信用資訊不能無責任、隨意地被銀行查詢。”

  南京玄武區法院對此案作出一審判決,認定民生銀行南京分行侵權行為成立,被告書面向原告賠禮道歉。人民銀行南京分行依據《個人信用資訊基礎數據庫管理暫行辦法》對銀行進行了行政處罰。

  “我國個人資訊保護方面法律還不健全,在對銀行洩露個人資訊行為無法取證的情況下,單就私自查詢信用資訊起訴銀行一般很難勝訴。因此,此類案件較少,據我了解,客戶能夠一審勝訴的,此案件還是首例。”京都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張雁峰對記者稱。

  對此,法院認定,被查詢資訊均屬於與公共利益、群體利益無關的法律規定的隱私。並稱,民生銀行未經授權的查詢行為違反了《辦法》,主觀過錯顯而易見。其查詢行為導致其不應獲知、卻獲知了郭先生的個人信用資訊,雖然獲知後未宣揚、披露,但獲知行為本身就侵犯了郭先生的隱私權。不過,民生銀行南京分行不服一審判決,已經提起上訴。

  今年以來,個人金融安全,特別是個人資訊安全受到市民的普遍關注。金陵晚報記者為市民從多方面進行了解,銀行專業人士也在各項金融安全上給予建議。(記者 金菁)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新華保險被罰30萬元 虛列雜費14萬實為買IPAD       低風險貨幣市場理財産品受青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