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金融最新動態
兩岸金融交流
分析評論
相關政策
字號:
臺資銀行在香港賺大錢 站穩香港北望神州(圖)

  時間:2006-08-22 10:18    來源:     
 
 

    隨著海峽兩岸加入世貿組織和兩岸經貿關係的日益發展,截止到2002年5月中旬,在上海的臺資銀行達2家,分別為臺灣世華聯合商業銀行和臺灣華一銀行。于2002年5月15日,在滬設立代表處的世華銀行成立於1975年,是臺灣證券交易所唯一的清算銀行,也是臺灣地區贏利情況最好的銀行之一。到去年底,該行資産總額達205億美元,在全球銀行排行榜上名列第200位。 圖片來源:中新社 李江松 攝

    中新網8月20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臺資銀行去年在港共賺走約1億美元。今年保守估計,臺資銀行的盈利將可進一步挑戰1.2至1.5億美元的新高,利潤增幅20%至50%。在兩岸金融尚未開放的情況之下,香港毫無疑問已成為臺資銀行的新戰場,可預期臺資銀行將在香港投入更多資源 ,搶攻內地臺商市場。

    香港市場息差大、客戶多、市場潛力豐厚、業務增長空間大,令臺資銀行紛紛移師香港,投入更多資源,更積極地搶攻已透過本港進入內地的臺商市場。路透社報道,臺灣的華南銀行、“臺灣銀行”、“中國商銀”、彰化銀行、建華銀行及第一銀行均指出,香港的臺商數量多,生意很好做,香港分行有90%以上的客戶都是臺商。不過,臺資銀行亦要同時面對來自臺灣同業,以及中資、外資和港資銀行的強勁競爭。

    息差大 盈利可觀

    目前,臺資香港分行息差普遍在1.5厘以上,這比起臺灣本土一般只有0.4厘至1厘的息差高得多。其中臺灣龍頭銀行華銀更因資金成本低,客戶多為中小企,故此放款利率較高,香港業務的息差更高達3.7厘。

    建華銀行香港分行經理丁豪威直言:“香港應該是臺資銀行的新殺戮戰場,就看誰的資源多、投入人力的多寡……因為香港比臺灣更具有利基,價錢(息差)不錯、有錢賺。”建華銀行表明,隨著臺灣境內息差縮小,海外分行業績卻持續成長,建華銀行將逐步把海外分行的獲利調高至佔全行盈利的三成。

    不過,隨著競爭者越來越多,殺價大戰隨時一觸即發。臺灣“中國商銀”香港分行經理蔡永義坦承,在彼此競相殺價下,本來相當不錯的息差已經收窄,漸趨“臺灣化”,“最近息差也開始從以前的2厘至3厘,殺到1厘至2厘,部分較強勢的電子業,息差更殺至1厘以下。”

    港膺賺錢最多分行

    雖然如此,不過蔡永義指出,各銀行為搶食廣大的臺商市場,資源投入越來越多,平臺架構大增,盈餘目標也越拉越高。在前述6家臺資銀行中,單單是臺派幹部人數,最少者也有6至8人,多者更高達30、40人;分行員工人數少則有20、30人,多者達100、200人。香港分行已躍居為海外分行人數最多,也是最會賺錢的分行。

    站穩香港北望神州

    除香港以外,大陸市場亦是臺資銀行的搶攻對象。丁豪威指:“大陸臺商實在是太多了,所以,只要勤跑大陸就有生意可以做,問題是要不要做和敢不敢做,及作業尺度能否配合臺商而已。”

    惟隨著臺商在大陸經營規模日趨擴大、融資需求大增,丁豪威透露,近年陸資銀行態度轉趨積極,開始專攻臺資銀行的臺商貿易融資。蔡永義亦稱,臺商與陸資銀行往來日趨頻繁,且陸資銀行進步很快。

    兩岸三地爭搶臺商

    隨著陸資和港資銀行紛紛加入戰局,放款利率殺的很低,尤其是在外幣融資部分,息差已因而縮小。今年來,臺灣部分規模較小的民營銀行,為搶攻大陸臺商市場,除加派人手、投入大量資源外,甚至出現臺灣總行平行移位香港的現象,這顯示香港雖潛力無窮,但競爭已趨向白熱化了。

來源: 中新網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