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金融最新動態
兩岸金融交流
分析評論
相關政策
字號:
兩岸加入WTO後經貿關係前景展望

  時間:2001-11-06 14:06    來源:     
 
 

  早在1979年,祖國大陸在《告臺灣同胞書》中就明確提出了兩岸直接“三通”的主張,並一直為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項交流進行著不懈的努力。但是臺灣當局卻把兩岸間直接通商、通航、通郵作為與大陸談判的籌碼,至今拒絕開放“三通”。

  隨著兩岸加入 WTO,臺當局“戒急用忍”政策勢必會受到更大的衝擊,兩岸間的直接“三通”將呈現不可阻擋之勢,雙方經貿關係發展也將隨之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兩岸入世將迫使臺灣當局放棄“戒急用忍”政策,開放兩岸直接“三通” 目前,臺當局對臺商赴大陸投資的項目分為准許、專案審查、禁止三類,其中專案審查類有1615項,佔全部的21%,是需要當局逐個批准的;禁止類342項,佔全部的5%,雖然比例不高,但禁止的項目都是高科技、基礎設施、石化上游、金融保險等需要鉅額投資的項目,因而嚴重限制了臺商投資大陸的步伐,不但引起臺工商界人士的不滿,也是造成臺灣經濟一片“慘綠”的因素之一。今年8月底召開的臺灣“經濟發展諮詢會議”就兩岸經貿議題達成36項共識,呼籲臺當局取消“戒急用忍”政策,放寬臺商投資大陸限制,開放兩岸直接“三通”,但臺灣當局至今未有具體措施。

  入世後,儘管WTO對投資的規範很少,但臺當局迫於WTO的規則壓力,將不得不調整兩岸經貿政策,臺商投資祖國大陸的障礙將有所減少。“三通”方面,雖然臺當局聲稱WTO並不規範通郵、通航,入世後沒有立即開放“三通”的壓力。但是WTO明確規定其成員國實行非歧視和貿易便利化原則,對金融業、電信業與航運業市場的開放都做了明確規範和具體要求。可以估計,入世後,臺灣當局不可能繼續阻止臺商投資大陸,“戒急用忍”政策勢必取消,兩岸“三通”只日可待。

   ◆兩岸入世將有利於雙方經濟互補,實行兩岸産業多層分工合作

   海峽兩岸經濟具有很強的互補性。臺灣在資金、技術、管理、生産能力上具有比較優勢,但島內地域和人口有限,市場狹窄,資源相對貧乏,主要仰賴出口市場;祖國大陸資源豐富,人口眾多,勞動力充沛,經濟發展迅速,市場潛力巨大。正是這种經濟互補性,才促使臺商在臺灣當局故意阻撓下,掀起一波又一波的大陸投資熱。今年1—8月,雖然島內經濟衰退,投資銳減,但是大陸新批臺商投資項目仍達到2650家,同比增長40.81%,合同臺資金額43.40億美元,同比增長78.69%,實際利用臺資金額18.09億美元,同比增長40.05%。 隨著兩岸先後入世,可以預測,臺商在大陸投資領域、數量和規模方面都將大大增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臺灣電子資訊行業。據有關統計,臺灣的電腦主機板、螢幕、半導體晶片、掃描器、終端機等産品的産值居世界市場首位,筆記型電腦、整合電路設計、封裝、CD—ROM、液晶螢幕、繪圖片、網路卡等産品的産值居世界市場第二位。目前,世大機電、宏力、臺華、聯電、光寶等臺灣電腦産商已在大陸投資。但由於臺當局嚴格禁止電子通訊業投資大陸,所以規模還不大。近期聯電集團、臺積電、裕隆集團、華邦電子、宏旺電子等臺灣電腦廠商紛紛來大陸考察,表示了強烈的投資意向。臺灣IC龍頭老大之一聯電集團前不久宣佈,大幅增加在上海的投資,另一龍頭企業臺積電也宣佈赴大陸設辦事處,為今後在大陸經營佈局。臺灣IC行業在大陸投資將可能集中在廣東、江蘇、上海、北京等地,投資的技術含量、規模、數量將大幅增加。

   二是化工、機械工業。臺灣的化工、機械工業在國際市場上名列前茅。入世後,這些産業與祖國大陸的資源、土地、勞動力相結合,將會大大增加臺加工工業的出口量,提升産值。目前,台塑集團、中華汽車等臺灣大企業已在福建、浙江等地緊羅密鼓準備增加投資。

  三是農業。雖然臺灣農業在種植業、養殖業的品種選育和技術改進等方面很有成績,但入世後也面臨強大的衝擊。只有和祖國大陸的土地、勞動力結合起來,加強兩岸之間的農産品互通、農業技術交流與合作,才能增強對發達國家農産品競爭的抵禦力。近幾年已經有不少臺灣農民攜帶資金、種苗和技術到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地開設農場。儘管大陸農産品價格低於臺灣,但絕大多數農場以大陸市場為主體,經營十分成功。入世後,一旦實現“三通”,這些農場對臺灣農産品資訊反饋變得很容易,産品銷往臺灣和其他地方更方便,經濟效益將更好。

   四是金融、保險業。兩岸金融合作目前還很少,只有2家銀行、9家證券公司和4家保險公司獲臺當局批准在大陸設辦事處。入世後,兩岸金融、保險業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抵禦跨國銀行對兩岸金融業的衝擊,也可以對兩岸經貿交流進行金融支援。兩岸金融合作包括:協調機構審批、互設和監管,促進雙方上市公司選擇到對方證券市場上市,允許雙方基金進入對方證券市場,開放兩岸直接貨幣匯兌等。

   此外,兩岸都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商務、投資、探親、訪友都是旅遊業的重要客源,旅遊業的合作前景廣闊。大陸具備比較優勢的企業,也可以赴臺灣投資設廠,共求發展。

   ◆兩岸入世將進一步促進雙方貿易往來,大陸對台貿易逆差將大為減少

   目前儘管兩岸沒有直接“三通”,但在兩岸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雙方的貿易仍呈快速上升趨勢。今年1—9月,兩岸貿易額為233.90億美元,同比增長5.04%。其中,大陸自臺進口197.70億美元,同比增長6.5%。大陸對臺出口36.20億美元,同比下降2.4%。目前臺灣已經成為大陸第五大貿易夥伴,第二大出口市場,而大陸已經成為臺灣平衡貿易收支的主要來源。長期以來由於臺當局對大陸貨品進口嚴格限制,現在仍有46%的大陸産品不能入臺,兩岸間的貿易極不平衡,臺灣從大陸獲得大量順差,僅今年前三季度臺灣對大陸的貿易順差就達到141.90億美元,這還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5%。

   可以預見,入世後兩岸貿易將有更大發展,雙方貿易極不平衡狀態也會隨之改變。WTO是當代規範與協調全球經濟貿易關係的最權威組織,要求各成員必須遵守其條例規則,共同承擔關稅降低或解除非關稅貿易障礙,消除歧視待遇,促進貿易自由化。入世後,臺灣方面應撤除禁止大陸産品進島的措施和其他非關稅壁壘,大陸對臺灣出口會大幅增加。臺灣當局已承諾入世後對8000多項農工産品降稅,首輪調整降關稅的産品,降幅至少超過30%以上,其中農産品稅從目前的20.6%降為14.1%。由於大陸在地理、品種、價格等方面的優勢,蔬果鮮品及冷凍調製加工的農産品,將先行進入臺灣市場。同時,臺灣業者一方面將爭取大陸農工原料、半成品和某些工業製成品更多反銷臺灣,在臺灣進行經營整合,利用大陸産品成本低的優勢(大陸勞動力成本僅為臺灣的50%),提高競爭力;另一方面,將臺灣半成品運至大陸進行加工、裝配,再申請大陸産地證,利用大陸關稅優惠進行外銷。(曉晨)

來源:華夏經緯網

編輯:芳翼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