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含金量幾何

時間:2013-01-16 10:11   來源:國際商報

  隨著中美貿易不平衡問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附加值貿易(Value-AddedTrade)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與一般的貿易統計方式相比,附加值貿易更加注重一國貿易品中的國內增加值部分。主流觀點認為,雖然中美之間存在鉅額貿易順差,但如果按照附加值貿易計算,這一數額將小得多。有經濟學家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基於附加值基礎上的中美貿易差額將縮小40%左右。日本政策研究院學者YuqingXing通過蘋果系列産品的全球分工佈局得出,雖然每年中國蘋果手機的出口額高達幾十億美元,但中國國內的附加值所佔比重僅為3.6%。他認為,由於長期處於全球産業鏈末端,中國作為高科技産品的第一大出口國只是徒有虛名。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專家JohnBenedetto在2012年7月份的一篇研究報告中詳細論證了一個既顯而易見又容易被忽視的觀點:一國與世界的總貿易差額(即官方統計的貿易差額)等於其附加值貿易差額。由於一國與世界的附加值貿易差額是該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雙邊附加值貿易差額的加總,那麼如果基於附加值基礎上的中美貿易差額要遠低於現有官方統計的雙邊貿易差額,這部分縮水的貿易差額必然導致中國與其他國家附加值貿易差額高於官方統計數據。

  John認為,如果中國與世界的貿易差額佔其進口的比重很大,那麼中國就必然出口了大量的附加值,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絕不僅僅是産業鏈末端的世界工廠!

  在這一約束下考察我國附加值貿易差額佔進口的比重,我們發現該比值由1990年的16%上升為2007年的28%,金融危機以後,該比重又有所回調。從加工貿易的角度來看,我國加工貿易順差佔加工貿易進口的比重由2000年的48.7%上升為2011年的82.1%,2012年略降到77.8%,但依然位於較高水準。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近年來,隨著加工貿易企業逐步推進轉型升級,我國的出口附加值確實有所上升,但與此同時也應該注意到出口附加值的上升既有數量擴張的因素,也有品質提升的影響。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首席經濟學家RobertKoopman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中國出口産品的國內附加值所佔份額由入世前的50%左右上升為2007年的60%。在高科技部門,如電信設備、電子電腦、測量儀器等,中國出口産品的國內附加值率可能不足30%,但總體而言,中國的國內附加值率是不斷上升的,部分重化資金密集型工業(如汽車、工業機械等)的出口附加值率提升幅度較大。

  綜上分析,我國的對外貿易轉型升級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注意到由於外商投資企業在我國對外貿易轉型升級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我國出口附加值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國際産業轉移的結果。為了降低貿易成本,很多外資企業將關聯配套産業轉移到中國,本地化採購佔比提高,其中也不乏一些技術含量較高的中間産品。事實上,近幾年我國加工貿易進口額佔進口總額的比重逐年下降也可以部分反映出這一變化。雖然我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産品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産品為主,出口的附加值也主要表現為勞動力附加值,但近年來,由於勞動力成本優勢正逐步走弱,我國的外貿企業也在積極尋求轉型升級。從對外貿易的發展路徑可以看出,我國對外貿易正逐漸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世界工廠”這頂帽子還會戴多久,誰都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時間表,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國可以做的遠不止這些。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