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資料圖)
美聯物業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作為衡量房地産市場警示性指標的購房負擔比(月供佔家庭月收入比),在一線城市已遠遠超過40%的警戒線。其中,北京人的購房負擔比高達80%以上。
購房負擔比在2009年一季度達到50%以下的最低點之後,2010、2011年一路上揚,在經過2012年二季度短暫的下行後再次飆升,直指70%-80%。
從變化曲線來看,購房負擔比與房價呈正相關。美聯物業全國市場研究總監徐楓認為,購房負擔比大升,意味著房價上漲已經到了一定的高度,有警示風險的意味。
京滬月入3萬方可負擔?
各大一線城市家庭的住房負擔比增長迅速,表明購房者房貸壓力也在逐步增大,入市門檻在逐漸提升。
從信貸政策來看,當前買房所要付出的資金成本顯然遠大於四年前。比如,2008年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三次,累計幅度2%,由17.5%下調至15.5%;2012年存準率同樣下調三次,累計幅度1.5%,由21.5%下調至20%。又如利率,2008年5次下調利率,1年期存款利率由4.14%下調至2.25%,貸款利率由7.47%下調至5.31%;2012年6月8日三年來首次下調利率,且在不到1個月後的7月6日再次降息,1年期存款利率由3.5%下調至3.0%,貸款利率由6.56%下調至6.0%。在首付成本上,各地均要求一戶家庭購買二套房首付提高至6成。
美聯物業在以“60平方米,7成20年按揭”的假設條件測算下,北京購房負擔比已經超過80%,而上海、廣州、深圳也已超過60%,“一般來説,40%是一個合理的水準。”徐楓説。
鏈家地産仲介人士告訴記者,目前一線城市的銀行對二手房貸款是按照實際成交價格的8-85折來放貸的,也就是説即使是首套房,二手房購房者實際支付的首付也要達到5成。一套208萬60平方米的房子,首付大約需要90萬,一些買房人選擇先找仲介墊資,再將房屋做抵押貸款還貸,買房的成本被大大提高。
徐楓解釋説,從購房收入比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的房價已經將工薪家庭遠遠拋出商品房市場。像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只有月收入在3-4萬的家庭才可以負擔當前的房價。由於利率、以及收入的變化週期較長,購房收入這個指標主要受房價影響較大,可以作為房地産業的一個景氣或風險指數來參考。
家庭杠桿空間仍大?
世聯地産研究人士認為,剛性需求、家庭杠桿空間、風險偏好三者共同作用於成交量和價格。如果從更長的時間週期來看,中國的房地産行業,乃至於中國經濟的內需轉型,其發展依然仰仗家庭杠桿的提升。目前中國普通家庭資産負債表比較健康,其加杠桿空間較大,這與美國、英國以及其他國家家庭部門需去杠桿截然不同。反觀開發商,過去幾年的擴張導致資産負債表杠桿較高,存貨高企。
2012年,對比開發商強烈的跑量慾望,資産負債表健康的中國家庭拋售情緒並不嚴重甚至惜售,從而産生了一二手倒挂的現象。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流動性放鬆,會促使樓市成交量攀升:銀行對於資産負債表健康的家庭並不惜貸。
世聯認為,十八大提出的“國民收入倍增計劃”,是未來十年房地産市場需求的一大動力。但世聯的調查結果也顯示,認為當前房價“高,不能接受”的購房者比例達到了79.1%,認為當前房價“還行,勉強可以接受”佔比為18.7%,認為當前房價低的購房者比例僅有2.3%。
假設當前購房者的收入翻一番,認為當前“房價高,不能接受”的購房者比例降到了50.1%,認為“還行,勉強可以接受”的購房者比例大幅上升至43.8%,認為當前房價低的購房者比例也小幅上升至6.2%。因此,世聯地産研究人士表示,假如中央提出的收入倍增計劃能夠順利實現,將提升購房者的購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