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對2068人進行的調查顯示,73.4%的受訪者對2013年的放假安排“不滿意”,92.5%的受訪者直言自己現在“缺假”,60.5%的人認為挪假會造成節前或節後過度疲勞。(12月18日《中國青年報》)
國務院公佈2013年節假日安排之後,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熱議。七成受訪者對放假安排持不滿意,這也是一種民意的表達。前不久,律師韓甫政認為,部分放假調休安排導致勞動者一週連續7天上班,這與勞動法等法律、法規相衝突,與人們已形成的工作、生活習慣不協調,他已上書國務院辦公廳,建議予以修改。
平心而論,2013年節假日安排是件挺糾結的事,既要考慮到假日效應,又要充分尊重公民的休息權和工作權。但是,如果節假日安排在制定之前能夠廣泛徵集民意,公眾對最終安排的滿意度可能會高一些。
國家安排的重大假期,是一項重要的公共福利,公眾在享有休息權利的同時,也不可或缺擁有選擇的權利。國家重大假期的安排,也是一項重大的公共決策,由哪個部門單獨説了算也未必妥當。正如很多人建議的那樣,有關部門應該眼睛向下,問計於民,廣泛徵求公眾的意見和建議,聽取公眾的利益訴求,然後在綜合民意的基礎上,拿出既切實可行又能顧及大部分公眾關切的方案。
公共決策離開了民意,就容易異化成部門決策,這也顯然有悖公眾的意志和權益。現代公共管理,要求公共決策必須盡最大可能體現民意。相反,漠視民意的公共決策權利,只會強化政府的權力色彩,而政府服務職能退化的後果,是公眾日益滋長的不信任感。這也是政府公共管理走向成熟之大忌。
節假日安排與每個公眾的生活品質密切相關,公眾滿意不滿意,是一切公共決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政府部門應該善待公眾參與公共管理的積極性,努力架設民意溝通的管道,用民意的智慧推動公共決策趨向科學、合理與公平。(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