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 近段時間,社會上有關第三方支付備付金新規將出的傳言,引起了一些人對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趨勢、第三方支付企業生存狀況及行業前景的質疑,並得出第三方支付企業“跑馬圈地”地盲目擴張、虧損發展的結論。
那麼,行業的實際情況是怎樣的?企業如何在發展中有效規避風險呢?新華網記者採訪了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的相關負責人。
備付金存管新規明確銀行監督管理職責
新華網:央行表示,第三方支付備付金新規將出臺,有報道指出,備付金安全性此前一直是監管的盲點,您能否簡單介紹一下我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備付金的情況?如果新規出臺,對於第三方支付行業所帶來的最大影響是什麼?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央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上半年,央行已受理的266家申牌機構客戶備付金餘額累計超過500億元,規模較大。當前支付機構備付金管理中暴露出一些風險問題,如客戶備付金與其自有資金仍未完全分戶管理,分賬核算;個別支付機構變換形式挪用客戶備付金等。這些情況已經引起了央行的高度重視和協會的密切關注,相關部門將採取有效措施引導支付機構加強對客戶備付金的管理工作。
央行針對備付金管理專門制定了《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暫行辦法》,並已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該辦法主要明確了備付金銀行的確立及對備付金的監督管理職責,規定了備付金銀行賬戶的開立和使用,規範了客戶備付金的存放、使用和劃轉行為。相信在辦法正式出臺後,將起到引導支付機構合規經營、加強資金安全管理、降低資金風險隱患、保障當事人合法權益等積極作用,有助於推動整個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健康、規範發展。
多管齊下防範“跑馬圈地”潛在風險
新華網:迄今為止,共197家企業獲得央行頒發的第三方支付牌照,面對如此眾多的參與者,眾企業紛紛“跑馬圈地”,您如何看待此現象?在“跑馬圈地”過程中,應該如何有效規避風險,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
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目前已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197家第三方支付機構,均是通過履行嚴格的申報、公示、核查及審批流程,由央行許可進入市場開展業務經營的。
從整體來看,已獲得支付業務許可的支付機構在業務發展、制度建設、風險防控等各個方面還是能夠較好的落實有關法律法規和自律規範,實現合規、穩健經營。但我們也注意到,面臨目前較為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部分支付機構為實現生存和發展的目標,儘快在市場和行業中確立本機構的競爭優勢,擴大行業和客戶服務對象,提升市場佔有率,確實存在一定的“跑馬圈地”或盲目式擴張現象。在此過程中,有些支付機構出現“重業務經營、風險管控不到位”、“重利潤指標、內控建設不到位”的傾向,暴露出風險防控意識不足、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風險控制能力有待提高等問題,在支付業務安全保障、客戶資訊保密、客戶備付金託管使用等方面相應的隱藏著一定的風險隱患。
在有效防範支付機構經營中的風險,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方面,應採取多管齊下的措施。
首先,在監管層面繼續加強對行業的監管規範力度。近年來,央行已出臺《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等一系列行業基礎規範。今年9月份發佈了《支付機構預付卡業務管理辦法》,對發行受理預付卡支付機構的經營行為提出了具體規範。目前《支付機構網際網路業務管理辦法》、《銀行卡收單業務管理辦法》及《支付機構備付金存管辦法》均在徵求意見和評審論證過程中。可以預見,這些管理規範的出臺,對於有效遏制支付機構經營中的風險,防止市場無序、惡性競爭,有效保護客戶權益將發揮重要作用。
其次,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協調職能。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從行業自律角度,將不斷完善行業自律體系,研究出臺一系列行業自律規範,致力於提升行業風險自律管理水準。在制定發佈《中國支付清算行業自律公約》的基礎上,關注市場最新業務動態、創新情況及相應風險,有針對性地發佈了包括預付卡、銀行卡、網路支付業務等方面自律性文件,部分業務風險防範指引也在研究擬定中。業務自律制度的建立完善,將對支付機構忽視風險的盲目擴張行為起到有效約束作用。
再次,加強對支付機構的指導培訓。針對已經存在或可能出現的各類風險隱患和苗頭,密切關注、因勢利導,從健全內控機制、完善支付服務基礎設施等方面強化風險防控,提升其內在抗風險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