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鳳岐:應明確新三板市場定位

時間:2012-08-14 09:07   來源:經濟參考報

  近日,國務院批准決定擴大非上市股份公司股份轉讓試點,即新三板,引起各方重視,有的園區積極準備更多公司到新三板上市,券商、創投企業尤為積極,認為增加了新的投資機會,有人提出為了提高市場流動性,應當引入個人投資者,實行做市商制度。也有人擔心在A股市場低迷的情況下,新三板擴容會産生新的衝擊。

  這裡首先必須明確什麼是新三板市場?新三板是産權交易市場,是證券化了的股份交易市場,而不是股票交易市場。這和A股主機板市場、中小板市場和創業板市場是不一樣的。有人把新三板市場説成是場外交易市場(OTC),是不確切的。

  其次,新三板不具備發行功能,而是把資産存量證券化後的交易形式,並不是在社會上招收新股本。此外,新三板中企業目的為資産重組以及盤活資産存量而參與交易,這與A股市場是不同的。新三板市場主要針對高科技和中小企業,一方面通過新三板市場盤活資産存量,一方面可在此做上市前的準備,調整結構。

  新三板市場的融資功能屬於小額定向融資,擴大試點後,融資額也很有限,對市場擴容影響很小。據統計,自2006年中關村新三板試點以來,市場上共有掛牌券商133家,其中1家已在中小板上市,7家在創業板上市,4家正在等候發審。總體來説,該市場是對A股市場以及其他公開發行市場的準備和補充,因此其擴容對A股市場不會形成衝擊,交易只涉及資産存量,不涉及增量,而普通個人投資者也不直接參與。按現有制度安排,新三板當前的投資者準入範圍不會對二級市場造成投資者分流。由於當前允許的機構投資者僅限于法人、信託、合夥企業,自然人限于掛牌前的自然人股東或定向增資等原因持有公司股份的自然人,因此還不會對二級市場的投資者産生直接影響。

  此外,目前新三板市場並沒有IPO功能,只能掛牌後定向增資,融資功能較弱。公司如果定向增資需要向中國證券業協會備案,並實行逐個審批的核準制。從過去的定向增資金額看,單個公司定向增資規模在幾百萬元到幾千萬元之間,2011年實現定向增資10.07億元,遠低於場內市場。因此對A股市場和投資者不會造成很大衝擊。

  從原有的中關村三板市場來看,交易較為清淡、價格也不高,為此有了“這個市場沒什麼炒頭”的説法。該市場本不應有很活躍的交易頻率,否則A股的種種問題又將出現。事實上,這個市場主要是企業法人、機構投資者之間的大額交易,主要是為了企業資産重組、調整結構和上市做準備的市場,所以這個市場不活躍並不是壞事。本來創業板應該如此,結果創業板變成了比主機板炒作還厲害的市場,本應給企業準備的創業板市場,正是由於過多的個人投資者進入而出現定位錯誤。

  新三板尚處於試點建設中,制度建設尤為重要。因此,應注意不要將新三板錯誤定位。有人提出新三板市場應當引進個人投資者,實行做市商制度。我認為,新三板市場是一個“私募市場”,如果引入個人投資者,實行做市商等制度,新三板市場便會成為另外一個公開市場,有可能重蹈A股市場覆轍。這種情況下,個人投資者也將在主機板、中小板、創業板相繼虧損後,繼續在新三板失利。應設置適合投資者進入制度,保護個人投資者的利益。

  新三板要做到制度規範,定位明確。重視企業的存量交易,著重解決資産重組和結構調整,併為轉板上市做準備。(曹鳳岐)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